國辦通報表揚青海經驗做法

穩就業惠民生 “四送”行動暖民心

楊啟紅

2021年01月26日11:00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免費培訓,大家積極參加,還會推薦合適的工作!” 每到農閑時節,青海省民和縣雪溝村的村干部就開始走村串戶,宣講縣上的就業培訓政策,參加過就業培訓的田才讓卓瑪准備再次報名,學些新技能。以前自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靠務農為生,收入微薄、生活拮據,她一心想外出掙錢貼補家用,苦於沒有一技之長。

2020年春耕結束后,田才讓卓瑪參加了家政服務培訓,並在培訓學校的推薦下,找到了城裡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月收入4500元。“以前不敢想自己能掙這麼多。”

像田才讓卓瑪一樣通過培訓找到新工作的百姓不在少數,他們能就業,得益於青海開展的“送政策、送崗位、送補貼、送培訓”專項行動。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全國43項典型經驗做法,青海綜合施策促進就業形勢穩定向好的做法就是其中之一。

政策到位 “羊毛加”們工作不愁

“我內心也想回海南州工作,但又覺得老家機會少,怕回去之后找不到好工作。”青海師范大學2020年應屆畢業生羊毛加,臨近畢業遇到了“人生難題”。這一“難題”同樣也難住了很多青海省各州縣籍的高校畢業生,“想回不敢回”的矛盾心理在畢業季裡給他們徒增了幾分迷茫。

就在“羊毛加”們不知所措之際,青海省六州人社(就業)局長進校園送政策,6支宣講隊伍著重將青海省六州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推送給在校大學生,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市場化、社會化就業理念。“聽了宣講之后,我才知道州上就業政策很不錯。”一直糾結的羊毛加終於鬆了一口氣。

高校畢業生是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密切關注的重點就業群體,六州人社(就業)局長進校園送政策就是專門針對大學生人群實施的促就業行動。深入高校、用工單位和農村地區主動提供上門服務,現場發放政策解讀手冊、業務申辦流程等資料,及時推送政策信息,提供咨詢服務,政策送到手裡,無數求職者有了就業新方向。

政策只是青海省打好促就業“組合拳”的基礎保障,要想政策更好地落地開花,必然得結合實際情況,送崗位無疑是政策落地的最佳路徑。

崗位足夠 “馬有義”們務工不憂

2020年3月,來自西寧市湟中區的馬有義和同行的17名工友在西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組織下,搭乘“點對點”服務順風車,抵達江蘇南京務工。過去他們是湟中區的貧困勞動力,而今他們是江蘇青海兩地對口勞務協作的受惠者。“好政策讓我們走出青海在南京找到好工作。”馬有義滿臉笑意。

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青海省內“海西枸杞採摘”……2020年各類勞務對接機制作用的發揮,持續為青海有轉移就業意願的勞動力提供崗位信息和“點對點”勞務對接服務。

勞動力轉移就業只是精准服務重點就業群體和用工企業的有效舉措之一,針對不同就業人群舉辦的各項專場招聘會則在用人單位和求職人群之間搭建起了對接橋梁,青海省就業跑出了加速度。

2020年10月以來,青海省人社廳會同青海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總工會、省工商聯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2020年金秋招聘月”專項活動,其中僅“青海省2020年度退役軍人及隨軍家屬就業專場招聘會”就有106家用人單位招聘,提供就業崗位2700余個,達成意向295人,其中退役軍人180余人……2020年,青海省累計舉辦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482場,組織5360家用工單位提供崗位14.58萬個。

培訓多樣 “黃蓋措”們創業不難

送政策、送崗位更多的是政府部門給就業群體“輸血”,如何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才是促就業的關鍵。

“創業?”一直靠打零工掙錢的青海省民和縣峽門鎮峽門村村民黃蓋措可從來沒想過。“我偶爾到附近飯館打零工,收入少,工作也不穩定。”轉機是黃蓋措參加了政府組織開展的送技能脫貧培訓下鄉活動的農家樂技能培訓。“我要創業,開一家農家樂!”培訓結束后,黃蓋措興致勃勃地在峽門鎮開起了“大山溝農家樂”,月收入由原來的一兩千增加至六千多。談起收入變化,黃蓋措充滿感激:“政府辦的培訓班真好,讓我學到了技能,收入越來越多。”

黃蓋措通過技能培訓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經歷絕非個例。“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2020年以來,青海省根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勞動力就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科學配置師資力量,將汽車駕駛、中式烹飪、挖掘機操作等群眾喜歡、就業率高的技能培訓班送到大中型安置區,方便安置區勞動力就地就近參加技能培訓。同時,及時引導推薦安置區有就讀技工院校意願的貧困家庭子女,落實資助政策,優先推薦就業等。截止到2020年11月底,青海省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11.6萬人次,其中培訓貧困勞動力1.4萬人次。

補貼到賬 “企業”們用工不怕

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民生冷暖,一頭連著企業運營、宏觀經濟。促就業,就業群體與用工企業兩頭都得兼顧,缺一不可。

“2020年我們公司沒有出現裁員或降薪現象,並吸納畢業生近200人。穩崗返還資金及時到位,進一步增強了維護員工訴求的能力和決心。”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礦集團”)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2020年,西礦集團享受穩崗返還資金1922.12萬元,惠及職工2089人,減少社會保險費用支出近680萬元……各項人工成本的減免及補貼極大地減少了企業負擔。西礦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真金白銀的“及時雨”,讓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西礦集團只是青海省企業享受“減免緩返補”政策的一個縮影。2020年,青海省累計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25.72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5.51億元﹔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資金6.07億元。

除了積極落實“減免緩返補”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之外,青海省大力精減各類補貼材料,優化申報審核流程,進一步提升了服務質效。“今年省上主動核算撥付企業穩崗返還資金,省去了我們企業自主申報的環節,方便又高效。”西礦集團工作人員說。

2020年就業形勢嚴峻,“四送”行動給群眾尤其是重點就業群體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為青海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底,青海省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1.57萬人次、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1.6萬人次,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106.3%和116%﹔城鎮登記失業率2.1%,控制在3.5%的年度目標之內。

通過近幾年青海省的各項促就業舉措,苦於沒有一技之長的田才讓卓瑪,掌握了家政服務技能,找到了新工作﹔湟中縣的馬有義走出青海,在南京找到了好工作……青海促就業“組合拳”真正發揮了實效,惠及了百姓。 

(責編:楊啟紅、甘海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