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近200萬人次增收,青海林草生態扶貧顯成效

2021年01月19日21:37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網西寧1月19日電 (楊啟紅)1月19日,本網從青海省林草生態扶貧新聞發布了解到,十三五期間,青海省累計安排天然林保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保護與建設等項目資金222.1億元,完成大規模國土綠化2116.4萬畝,黑土灘治理712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4033萬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控1549.46萬畝,人工種草58萬畝,中度退化草原改良補播904萬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873.6萬畝,帶動近200萬人次農牧民群眾在家門口務工增收。

發布會現場  人民網 楊啟紅 攝

據了解,近年來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打出了生態保護扶貧、生態建設扶貧、生態產業扶貧、生態補償扶貧“組合拳”,形成了一條以生態保護助力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促進生態保護的“生態脫貧”之路。

其中,生態保護扶貧方面,在全省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4.99萬名生態管護員,五年累計發放勞務報酬39.6億元,年人均增收近2萬元,帶動近18萬貧困人口脫貧,實現“一人護林,全家脫貧”﹔生態產業扶貧方面,青海省大力支持發展經濟林、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中藏藥材、草種繁育、種苗花卉和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林草產業年產值達400多億元,林草龍頭企業達到44家,積極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帶動就業近30萬人,帶動農戶近12萬戶、40萬人,戶均增收1.2萬元,人均增收4000至6000元左右。

此外,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充分發揮林草行業資源優勢,還通過生態建設扶貧,增加群眾勞務性收入﹔實施生態補償扶貧,增加貧困群眾轉移性收入﹔精准施策,推進定點幫扶村脫貧摘帽,實現生態保護、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的多贏。

(責編:楊啟紅、甘海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