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開好局起好步(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16))

——訪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

本報記者 朱思雄 韓俊杰

2021年01月16日09: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安徽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持續實施五大發展行動,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全面開啟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征程。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安徽如何開好局、起好步?記者採訪了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

  記者:2021年安徽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什麼?

  李錦斌:今年,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圍繞“開好局、起好步”來展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跑出“安徽速度”。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優,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我們要展現“安徽作為”。聚力打造“三地一區”,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我們要彰顯“安徽姿態”。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全面開啟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征程。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安徽將如何依靠創新來邁好第一步?

  李錦斌:安徽將瞄准“四個面向”戰略方向,著力打造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

  第一,在原始創新上下功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我們將認真落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任務,大力推動自主創新,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抓基石,加強前沿性探索,實施國家實驗室建設專項行動﹔抓平台,注重戰略性布局,繼續抓好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抓攻堅,突破卡脖子技術,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卡點斷點。

  第二,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產業發展領跑一路。我們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大力培育高質量的千億級企業、萬億級產業,持續優化以“芯屏器合”為標識的現代產業體系。我們將鍛造“長板”,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興產業﹔加固“底板”,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鋼鐵、有色等傳統優勢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布局“新板”,壯大數字產業集群,加快江淮大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建設。

  第三,在制度創新上下功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重點抓好三件事:貫通“產學研”,建設科技大市場﹔聚焦“高精尖”,打造人才強磁場﹔接軌“滬蘇浙”,構建創新共同體。

  第四,在轉化創新上下功夫,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我們將做好碳中和工作,推行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記者:安徽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何“揚皖所長”?

  李錦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已從“全面參與”邁向“深度融合”。我們將從點上突破、塊上鏈接、面上聯動,實現與滬蘇浙精准對接、等高對接、全域對接。

  一是從點上突破,落實重點協同事項,實現與滬蘇浙精准對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在具體,唯有具體才能深入,唯有深入才能見效。2020年9月10日召開的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負責同志專題視頻會,部署了14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協同事項,我們以此為突破口,推動重點領域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做好“高質量”文章,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化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聯合攻關,高水平建設G60科創走廊,牽頭抓好機器人、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通航等5個產業聯盟建設,協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做好“一體化”文章,推進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共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加快推動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讓安徽百姓更多享受一體化帶來的制度紅利。

  二是從塊上鏈接,打造5個區塊鏈接,實現與滬蘇浙等高對接。具體來說,就是共建“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共建“3+N”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共建各類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推動各市城區與滬蘇浙相關市城區對口合作,推動16個省轄市與滬蘇浙相關市(區)結對共建。其中,起到引領作用的是“一地六縣”產業集中合作區,未來我們將把這裡打造成在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兩山”理念轉化樣板區、新興產業集中發展區、生態型產城融合先行區、一體化合作發展體制機制試驗區、文化旅游休閑康養基地。

  三是從面上聯動,建設全省“一圈五區”,實現與滬蘇浙全域對接。安徽經濟布局已經從“北中南”自然地理三大板塊逐步升級為“一圈五區”區域功能六大板塊,全面融入一體化最關鍵的還是要激發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記者: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工作,安徽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還有哪些舉措?

  李錦斌:我們將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具體來說,就是抓好“三個治理”:

  首先,加強源頭治理,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我們將持續實施沿江1公裡、5公裡、15公裡岸線分級管控措施,深入推進禁新建、減存量、關污源、進園區、建新綠、納統管、強機制“七大行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范帶。長江生態系統恢復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看生物多樣性是否得到改善。我們將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持續開展揚子鱷、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

  其次,加強系統治理,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殲滅戰。我們將繼續緊盯重點問題抓整改,實行省市縣三級領導“點對點、長對長”整改包保責任制,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堅決杜絕同類問題在同一地區再次出現、在不同地區反復出現,不斷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

  其三,加強整體治理,構建生態資源保護長效機制。我們將抓好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深化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新機制,在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改革三輪合作試點基礎上,升級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推動從單一資金補償向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拓展,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更好地用制度守護綠水青山。

(責編:楊啟紅、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