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动力
——湟中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综述

把理论讲彻底,把思想讲鲜活,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从城乡社区到田间地头,从机关单位到企业车间,从线下特色宣讲小分队到线上开展系列“微宣讲”……冬日的湟中大地,处处涌动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热潮。
领导干部带头讲、区委宣讲团引领讲、“湟水新声”宣讲团交流讲、“河湟曲艺宣讲团”多才多艺讲、“村官”宣讲团走村入户讲……各类立体式、全覆盖的宣讲活动次第开展,有力推动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湟中、走进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宁湟中篇章凝聚起磅礴力量。
2022年11月11日“湟水新声”宣讲团在拦隆口镇卡阳村农户家中进行宣讲。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精心安排部署,做好宣讲“头等大事”
区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一场场大学习立即展开——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认真传达学习、深入交流研讨;邀请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党校副校长李广斌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区委二届三次、四次全会集中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区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制定印发《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工作方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方案》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本着“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选人标准,迅速组建了以党员领导干部、党校骨干教师、乡贤文化能人、青年志愿者等为成员的“湟水新声”宣讲团精心备课,宣讲团成员分赴全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基层、讲到百姓心坎上。
2022年11月15日“湟水新声”宣讲团在拦隆口镇卡阳村文化广场宣讲。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拓展载体,推动宣讲声入“云端”
湟中区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河湟曲艺”宣讲团作用,把宣讲与融媒体产品、文艺文化活动相嫁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云端”发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文艺”宣讲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编辑成群众喜爱的《歌唱党的二十大精神》曲艺作品宣讲小册子向全区干部群众印发,并精心挑选《党的二十大精神放曙光》《二十大精神指新路》等道情、皮影戏、花儿、快板、平弦、舞蹈……优秀文艺作品录制成15条“文艺宣讲”短视频在“湟中融媒”微信视频号、抖音号播出,累计点击量达10万余次。组织区委党校教师,认真研究备课,精心制作《全面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等10个理论性强的专题“微宣讲”视频在新媒体平台播出,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切实提高宣讲实效。
灵活宣讲形式,力求宣讲全面覆盖
以“家常话”代替“书面语”,以“交流学”代替“念稿件”,湟中区各级各类宣讲队伍创新宣讲形式,让人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理论熏陶,使宣讲更加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
在土门关乡易地扶贫搬迁村秋子沟村,“村官”宣讲团成员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立足秋子沟村的变化成就,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内容,实实在在的“干货”句句都说到了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在李家山镇宣讲队伍走村入户,用乡音传党音,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听完宣讲,我干劲十足,对今后我在镇上的蘑菇产业园里继续工作也充满了信心,今年我们的蘑菇卖得好、产出量大,很多像我一样的妇女能在家门口就打上工,我现在一个月也能领5000多的工资了,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镇上的蘑菇产业将声名远扬,大家的日子也将越过越好。”在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务工的李家山村党员杨继莲说道。
连日来,热闹的交流学习场景出现在各村各户,“村官”宣讲团穿梭在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炕头庭院向群众用“唠嗑”式的宣讲方式传“党音”,围绕着村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同党员群众讲起了从村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大幅改善,到蔬菜、食用菌、奶牛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拓宽了群众致富路,带动了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
思想之旗引领新的征程,理论之光照亮前进道路。一场场透彻深入的宣讲,犹如春风化雨,加深了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领悟;一次次生动鲜活的解读,好似策马扬鞭,激发起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一幕幕互动交流的场景,让湟中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准确、全面、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踔厉前行,为更好的明天而团结奋斗。(来源:湟中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