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看不见的春运战场 他们各司其职全力以赴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岁末年初,春运拉开大幕,铁路出行是很多人回家的首选,大家看到的是候车大厅、火车车厢内人来人往的热闹,却看不见为守护每一位游子安全回家而在铁路多条战线上默默付出的人。
1月13日早晨7点,青藏铁路集团公司西宁车辆段设备车间空压机房内发出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空压机司机刘志萍身着蓝色工作服,戴着黄色的耳塞正在对空压机风压、电流、电压等运行参数进行检查确认。
刘志萍正在查看设备参数。魏雪平摄
49岁的刘志萍是西宁车辆段设备车间的一名空压机司机,主要负责全段三台空气压缩机的日常检修维护,确保空压机的正常运转,为现场各类设备提供合格的风源。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三台空压机组,是刘志萍工作场所内的所有设备。“目前,西宁车辆段从事这项工作的只有三个人,因为与外界交流少,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这个岗位的存在。”
刘志萍认真记录各项参数。魏雪平摄
刘志萍的工作属于倒班制,在她接班的24小时内要独自在空压机室工作,实时监控空压机运转情况,同时,每过2小时还要对部供风压力、运行温度、油压表、油位表等进行全面检查。
“可别小看我们的工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为现场提供良好的风压,就不能进行列车制动、缓解等试验,直接影响列车正常出库。”深知自己的安全职责,工作中刘志萍一直兢兢业业,一直保持着安全无违章无违纪的记录。
刘志萍正在查看设备参数。魏雪平摄
从交谈中得知,空压机司机是一种特种设备操作工种,胜任本岗位的前提必须拥有特种设备操作证。这对45岁才转岗到空压机司机的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干好这个工作,既要懂电路还要懂机械管路,现场一旦出现故障,必须第一时间处理恢复。”为了尽快掌握操作技术,她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跟老师傅学习故障处理方法。同在设备车间的老公也成了她的临时老师,不懂机械原理就请教。
不仅如此,空压机在压缩空气、制冷剂或其他气体时,会产生大量噪音,远远超出正常工作所能接受的分贝,为了缓解噪音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她通常会佩戴耳塞开展工作。
面对日复一日简单枯燥的工作,刘志萍笑着说:“我们工作的性质就是这样,空压机不停,工作就不能停。”为了确保在岗期间设备稳定安全运转,工作期间她会尽量少喝水,一日三餐也是提前在家准备好。
虽然身处不为知晓的岗位,但刘志萍依然用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在别人看不见的春运战场上默默付出。
跟刘志萍一样,还有一群人在8米高空为安全出行默默坚守,他们是变配电“医生”。
变配电“医生”在8米高空守护出行。周贺摄
为确保岁末年初重点时期设备运行安全,青藏铁路集团公司西宁供电段格尔木检修车间组织职工对管内变配电设备加强维护保养。“供电设备为铁路大动脉提供能量,就和人的心脏一样,不能带病运行,定期检修就像医生给病人体检,绝不能马虎。”在西宁供电段察尔汗牵引变电所,格尔木检修车间副主任白万祖指着试验仪器,对身旁的徒弟张浩说。
在刺骨的寒风中,扳手、抹布、测温片、银粉漆、黄油和备品备件是他们的标配,登杆作业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冬天,检修作业最难的就是攀登。高空中冰凉的绝缘子、刺骨的寒风、湿滑的底座是他们最大的挑战。
正在擦拭隔离开关绝缘子。周贺摄
由于要检修的设备均在距离地面近8米的高度,属高空作业,一般的作业梯无法搭架,需由组员们使用专业的“人字梯”爬到设备上进行作业,这对个人心理素质要求十分严格。首先,职工们需要利用梯子攀爬到绝缘子的底部,绝缘子大都在8米高的空中,能够踩踏的地方仅仅是绝缘子底部的角钢,随着高度的提升,梯子的高度不够,只能顺着绝缘子继续向上爬,绝缘鞋仅能踩在不足5厘米的瓷瓶防雨伞裙的边上,跟走钢丝似的,普通人站上去不到15分钟双腿便会不稳,即便是白万祖这种经验丰富的“高手”,完整检修一组绝缘子最快也要20分钟。
职工正在攀爬人字梯进行作业。周贺摄
安全措施准备就绪后,白万祖立马集合作业组成员召开分工会:“本次作业,我们的任务是对察尔汗牵引变电所2号进线设备进行维护,其重点是紧固各线夹螺栓、瓷瓶擦拭以及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准备完毕马上开工。”
“大家加油,作业并不轻松,一定要注意安全!”白万祖再次提醒作业组成员。说话间马玉龙腰扎安全带,背上沉甸甸的工具包,一转眼便登上了电压互感器顶端。安全带捆绑牢固后,他开始逐个对设备顶部线夹进行检查,“每个螺栓都必须用力紧固并涂抹凡士林,确保设备状态安全稳定。”马玉龙边拧螺栓边说道。
职工正在进行验电接地。周贺摄
经过五个小时的奋战察尔汗变电所2号系统进线侧设备维护工作已完成,变电所设备焕然一新。“对变电所设备进行一次彻底清扫检修,能很好地预防故障,为春运设备安全运行打好基础。”格尔木检修车间副主任白万祖说。
岗位不同,使命相同。在我们看不见的春运战场上,铁路人正在发光发热,照亮回家人的路,温暖回家人的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