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画像】系列报道
海北刚察:“增减挂钩”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新征程当有新作为,在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的关键之年,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之源 大美青海”扬帆起航,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急流勇进,全省上下戮力同心,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即日起,人民网青海频道推出【城市画像】系列报道,深入采访青海省两市、六州在老旧小区改造焕新、背街小巷治理、城市水系建设、“城市双修”试点等一系列城市更新、城市治理、城市发展中的“足迹”,探访青海各地各部门如何“破局起势”,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隆冬时节,寒风刺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塘渠村增减挂钩集中安置小区,村民们却在热火朝天地装修分到的新房。
塘渠村村民正在加工加点装修新房。李德琴摄
“我要在春节前装修出来,在新房里暖暖地过个好年。”村民马宗海高兴地说。
据了解,塘渠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总投资2.2亿元,分三年实施,项目涉及安置小区、生产区、旅游休闲区等18项内容,是目前刚察县最大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承载着塘渠村100户村民“住好房”的热切盼望。
塘渠村安置小区一角。李德琴摄
“这么好的日子,以前可不敢想,冬天架炉子,脏;夏天牛羊满地跑,臭;厂房庄廓随意建,乱。如今,安置小区内有六栋居民楼,还有综合服务中心可满足村民家门口就医、老人健身吃饭、党员学习活动等全方位需求。”塘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福介绍,塘渠村是全县唯一的农业村,发展农业,坚守耕地是红色底线。
三年来,塘渠村复垦了600多亩建设用地用于农作,并按照“支部+专业基地+种植大户”的经营模式,让村民牢牢端稳手里的饭碗。
塘渠村综合服务中心。李德琴摄
“从2018年至2022年,刚察县塘渠村、青海湖农场等4个城乡建设用地,实施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项目。”海北州刚察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成海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谋发展,导致长期闲置的房屋、厂区越来越多,很多老旧房屋渐渐变成“危房”,不仅影响生产生活,还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不仅能“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还能“盘活”闲置的资源,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重共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抢时间走出去!西宁市湟中区赴杭州招商考察
- 人民网杭州12月15日电 (顾斐菲)年末岁尾,正值冲刺全年最好成绩、积蓄动能谋划来年开局的关键阶段。为抢抓经济复苏窗口期,12月15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党政代表团赴杭州市与曙光集团、绿城管理集团两家企业面对面深入洽谈,全力推动鲁沙尔城市更新项目达成更多实质性成果。…
- 青海3个案列入选“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
- 人民网西宁12月13日电 (顾斐菲)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示“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全国66个案列上榜,青海3个案列入选。 60 青海 土族盘绣:家门口就业幸福足 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 61 青海 土族盘绣:绣娘“绣”出美好人生 互助金盘绣非遗工坊 62 青海 河湟刺绣:让传统技艺绽放迷人光彩 青海马莲花刺绣非遗工坊 具体公示内容如下: 关于“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的公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推荐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通知》,经各省推荐和专家评议,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和评审工作于日前结束。…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