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为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刘法营 杨林凌 乌组轩
2022年12月19日09:06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火红的藜麦穗错堆簇立在乌兰大地上。青海日报记者 杨林凌 通讯员 乌组轩 摄

要加快农牧区发展,提升农牧产业发展水平是题中要义和重要支撑,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对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的党员干部而言,自身工作的“主战场”就在全县的农村牧区,要推动乌兰县农牧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和路径在基层农牧区,要为农牧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关键渠道也在基层农牧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乌兰县农牧部门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在农家牧帐,并以此转化为推动农牧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就可谓切中“正题”。

顺着村庄的硬化路,一排排红顶白墙的院落“屋舍俨然”。门前的一块牌子“藜麦专销户”很是惹眼,这户人家便是乌兰县铜普镇都兰河村村民魏海民的家。数年前,魏海民一家和村里的众多乡亲在扶贫攻坚中摘掉了贫困“帽子”,魏海民一家又在县农牧部门人员的引导帮助下,从单一种庄稼转向藜麦种植和销售,并成为当地“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藜麦重点营销户。魏海民此时正把自家种植和收集的藜麦打包外运,脱贫几年后的魏海民家现在的年收入人均已达万元以上。

已在都兰河村进行了几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县农牧科推广中心的负责人张可田,在宣讲的同时,还把农牧业的种植养殖技术穿插到宣讲中,让村民在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也掌握了实际技能,让村民们在聆听宣讲中感受到“解渴”又“管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张可田的宣讲让都兰河村的班子人员和村民都有着实际感触。

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扎雅夫说,乌兰县坚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排在“三农”首位,在守好耕地“红线”、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同时,强化科技提单产,农技推广人员把农牧民群众当成“娘家人”,在基层一线发挥绿色高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应用推广作用,跟踪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政策补贴,有序推进耕地“非粮化”、撂荒地整治。依托当地青稞、枸杞、藜麦等特色种植资源优势,以“产业发展规模化、种植技术标准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社会效益显著化”为思路,建设标准化特色种植产业基地,乌兰的各类优质农产品为当地“农”字号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畜牧业生产也沿阶而上。有效增加饲草种植面积,“以草促养、以养定种、牧繁农育、草畜双赢”别开新径,开展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入股牲畜重新分类组群,草场按区轮牧,劳动力依技分工,培育的7个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在畜牧业发展中呈现新动能。

固本强基,在牵引乌兰县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产生了强大的带动力。起步于脚下的农田、草场上的发展之变方兴未艾。面对党的二十大绘就的蓝图、提出的新的“命题”,还需乌兰县农牧人进一步深入基层、扑下身子、下足功夫,迎向新一轮“赶考”。

乌兰县柯柯镇南沙沟村村委会的广场上,县农牧局下派包村联点的县兽医站干部张永忠,在给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结合自己从事兽医站工作的业务知识,围绕群众在发展牲畜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难点,边回答村民的提问,边给群众传授防范和解决的办法。既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鲜活的方式在基层落实、落细,又把农牧部门的服务和引导支持功能,送到了基层一线农牧民群众的家门口。

“我们就是要借深入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东风,使宣讲成为一个重要‘课堂’,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转变作风‘练苦功’,沉下身子‘练内功’,找准找实推动农牧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力点和突破口,让机关的党员干部经锻炼、‘长本事’,为实现农牧产业长足发展首先在基层打牢根基。”乌兰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局长孙琦昊说起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动力,思路明确,了然于胸。

这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乌兰县广大农村牧区生根开花的过程,也是集聚力量托举乌兰县农牧业发展踏上新台阶、奋发新征程的过程。

注重典型化带动,以强化示范效应谋突破,鼓励支持县域具备条件的农牧业经营主体申报县级及以上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在目前全县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15家;成功培育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社13家的基础上,采取政策倾斜,支持涌现出来的发展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明显的经营主体,为带动全县农牧产业提高到新的运行层面,衍生辐射示范作用。

注重常态化培训,全面提升农牧民群众和经营者素质,结合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县,全力以赴引进科研机构及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其技术力量,为枸杞、藜麦、牦牛、藏羊、双峰驼等特色优质高效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把先进适用的农牧业科技成果送到农家牧户,指导农牧民群众改进生产方式,提升农畜产品的“含金量”,进而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

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工程,重点对枸杞栽培、藜麦良种培育种植、牛羊养殖、牲畜疫病防治、电子商务等进行广泛的培训、轮训,努力解决部分农牧产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及就业人员技术水平低、市场意识弱、经营能力缺等实际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为全县农牧业产业发展面向未来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辟新路径,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在农牧产业发端的基层乡村牧区打牢坚实基础,为产业积蓄发展潜力和韧劲“固本培元”。

同时,围绕全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划定的“路线图”和“施工表”,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农牧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涉农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依托,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机制,形成农牧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涉农企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乌兰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整体建设能力和水平,带动当地农牧产业发展走向前沿和高端……

乌兰,这块在蒙古族语言里意为“红色”的辽阔之域,正借助党的二十大精神赋予的巨大动力,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奋发前行。

(责编:刘沛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抢时间走出去!西宁市湟中区赴杭州招商考察
  人民网杭州12月15日电  (顾斐菲)年末岁尾,正值冲刺全年最好成绩、积蓄动能谋划来年开局的关键阶段。为抢抓经济复苏窗口期,12月15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党政代表团赴杭州市与曙光集团、绿城管理集团两家企业面对面深入洽谈,全力推动鲁沙尔城市更新项目达成更多实质性成果。…
青海3个案列入选“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
  人民网西宁12月13日电 (顾斐菲)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示“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全国66个案列上榜,青海3个案列入选。 60 青海 土族盘绣:家门口就业幸福足 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 61 青海 土族盘绣:绣娘“绣”出美好人生 互助金盘绣非遗工坊 62 青海 河湟刺绣:让传统技艺绽放迷人光彩 青海马莲花刺绣非遗工坊 具体公示内容如下: 关于“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的公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推荐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通知》,经各省推荐和专家评议,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和评审工作于日前结束。…
青海“引大济湟”工程松多水库顺利通过下闸蓄水阶段验收
  人民网西宁12月14日电 (杨启红、张明)本网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12月12日,青海“引大济湟”工程湟水北干渠二期工程松多水库顺利通过下闸蓄水阶段验收,标志着水库正式进入下闸蓄水运行阶段,为“引大济湟”工程整体收官并发挥综合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松多水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