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美丽的草原绽放
现场宣传普及生态知识。青海民族大学供图
“虽然是在野外,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直亥村村民东珠旦珈并没有将抽完的烟头随手丢掉,而是装在随身携带的饮料瓶子里。他说,这是在为生态保护做点滴之事,给国家和政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学生马虎说,草原上牧民的环保意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马虎是2021年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生物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修复调研实践团的学生负责人,回忆起去年7月开展的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他可谓滔滔不绝。
马虎说,东珠旦珈是当地的林管员,他会经常串门儿给村民宣传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讲一些防火小知识,让村民防患于未然。在实践团入户宣讲时,他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村民环保意识都很强,他们说国家想尽办法保护他们的家园,如果自己再不自觉,或者帮倒忙,就太不应该了。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深深地触动着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更应该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尽己所能贡献力量。”回忆时马虎依然为之动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本次‘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生物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修复现状’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为了鼓励带动大学生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而提升青少年参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力,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青海民族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李瑾说。
前期经过一系列选拔,最终确定由1名指导老师、不同年级和专业的7名党员以及2名共青团员组成“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生物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修复调研实践团”,设计以三江源头、“中华水塔”为理念的实践团专属吉祥物“源源”,并在队伍内部组建“三江源生态保护青年宣讲团”,前往海南、海北、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考察调研。
据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团总支书记、本次实践活动指导老师马静介绍,实践团首先开展了“庆党百年,红色探寻”活动,通过“重温总书记走过的路”“寻找优秀党员”“探寻红色足迹”等方式,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其次,“考察调研,就地取材”,全面了解了贵南县、刚察县、达日县、玛沁县等地的生物多样性,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数据集,并将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不同地区的比较,最后通过实地踏查、数据分析、入户调研、形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的建议。实践团考察到稀有珍贵藏药材独一味、榜嘎等10种,特有典型植物有平车前、狼毒花等32种,特有典型动物高原林蛙、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欧亚野猪等10种。
“望闻问切,提出意见”。通过入户调研100余户,调研采访500余人,调查问卷发放及深度访谈……实践团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到各地均存在缺少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厕所、草场急剧退化、草场沙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牧民生活环境,从专业角度提出生态现状及修复问题可行性对策建议。
此外,实践团多次开展 “党建+生态”宣讲,通过宣讲生态政策、普及科普知识,提高牧民生态文明思想及意识,并完成了250多页97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在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贵南县过马营镇直亥村村干部文昌说:“实践团进村后,把产生的垃圾从基地带出来用货车运到县上的垃圾处理厂,并拍照片和视频与村民分享,让大家树立垃圾也能变废为宝的意识。村民们开始自发捡拾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拉姆是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牧民,因受到良好义务教育,她可以藏汉互译,自然就成了实践团的翻译。她说:“我做翻译的同时涨了不少见识,了解到很多新政策,知道了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发展生态产业,致富增收。希望实践团可以再来到这片草场,看看草场的变化。我也会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把这些知识传递给乡亲们。”
“下乡的日子里,我带领同学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让他们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带领同学们开展调研活动、宣讲活动……让大家从实践中查原因、找真理,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收获颇丰。”马静说。
对于就读于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大四学生张文婷来说,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特别难忘并有意义。她说:“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了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和太多感动。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能了解到不同的生态知识,听到不同的温暖故事,虽然辛苦,可累得其所。这次经历不仅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让我的毕业论文论证实例和数据更加真实准确,而且更加坚定了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志愿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引导了广大青年一代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翔说,“‘三下乡’不仅让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理念、专业知识在广大农牧区传播,也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践活动加强了高等教育与生态环保及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的活动还会继续开展,学院将全力为更多大学生提供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机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今年青海将为群众办好这47项民生实事
- 人民网西宁3月25日电 (张莉萍)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6000个,新建、改扩建50所基础教育学校,全省托育服务机构数量较2021年增加10%以上,新开工西宁市山地体育公园,新建快递服务站100个……3月25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会议,正式发布青海省2022年10类47项民生实事工程。 会议现场。…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