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解难题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④

冬日的清晨,寒风习习,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一家牛肉面店内,环卫工人正在享用爱心早餐,刚出锅的牛肉面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驱走环卫工人一身的寒气。
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海南州协调州属5县财政部门,在当地36个乡镇设立38个环卫工人爱心早餐点,受到环卫工人的一致点赞。
“每天早晨清扫完街道就能吃上热乎乎的早餐,想换口味的话还可以选择小菜和大饼,老板态度也好,很关心大家。有了爱心早餐,身上热乎乎,心里暖洋洋!”干了14年清洁工作的付晓红感慨地说。
为加大环卫工人户外劳动保障,海南州投资400多万元修建了72座户外劳动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乘凉、取暖、休息的场所,让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获得归属感、幸福感。
海南州服务职工仅仅是个例。今年,青海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坚持目标导向、聚焦职工和群众关切,用心用力办实事,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职工、服务大局的主动作为。
精准聚焦,摸清实情做实事
省总工会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确定了10个方面20项重点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内容,研究制定了全省工会系统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入百企、结百亲、解百难”入企服务活动、“工会进万家”走访慰问活动等三项活动方案,把办实事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同部署、与业务工作同安排、与重点工作同推进,持续在服务职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上用心用情用力。
明确办实事活动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达到“凝练一个党建品牌、打造一批行动支部、形成一批调研成果、推动一批重点工作、解决一批实际问题”效果。
察民情访民意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11月1日至30日,我省工会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全省各级工会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重点聚焦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四类群体,开展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平安保障、送温暖关爱、送工作岗位、送技能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六送”活动。
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为统领,以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为目标,大力实施“工运理论进党校”、巡回培训进基层活动;推进“青海‘法院+工会’多元化解劳动争议”工作,建立劳动争议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为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保护,以室外露天作业集中、高温作业岗位集中、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为重点,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协调解决职工现实困难。
除了省总工会全力以赴解决职工困难,全省各级单位齐发力。省科协梳理形成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52条,其中19条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清单,对承诺事项和实事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根据群众需要和工作实际滚动更新。省公路局党委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摸清基层工作情况,掌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实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96件。
深入职工、深入实际,真正摸清职工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利益问题,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职工心坎上做,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不断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增强党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走进基层,解难题中暖人心
数据是最好的语言,让我们盘点一下省总工会为职工解决了哪些急难愁盼?依托省委党校举办3期全省工会干部培训班、56期基层培训班;举办7场送文化进企业活动,8000多名一线职工群众现场观看演出;启动“喜庆建党百年·奋进复兴征程”职工法治宣传和维权服务月活动,开展100场“法律进企业”和“企业劳动用工法律体检”活动;投入600万元开展2021年全省万名农民工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为生态管护员、环卫工人、建筑农民工等职工群体提供服务保障;投入100万元建设50个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解决环卫工、网约工、快递员、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首届“青海学者”赵生秀教授和省人民医院护理团队,举办了2期以“科学防护 护佑你我他”为主题的一线职工疫情防护基础知识和实用操作培训班。全省民航、铁路、公路运输行业职工和社区工作人员、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等疫情防控重点部门人员参加了培训。
省民政厅开展“关爱残疾人、温暖在传递”行动,推动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有效解决残疾人异地申领补贴“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建成全省首个“医工结合”医学治疗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试点平台。
此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总工会完成户外驿站搬迁工作,解决了环卫工等户外劳动者无休息场所的问题。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泽库县确定13家有实力、信誉好、食品安全卫生有保障的餐饮店作为“暖心早餐”供应点,为625名环卫工人、交通辅警、城管队员等一线职工提供免费“暖心”早餐。城东区总工会蹲点基层企业,化解了2起工伤赔付、拖欠工资的劳动纠纷,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一桩桩实事、一项项举措,把党的关心关怀送到职工群众心坎上。
担当作为,服务职工见实效
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效果,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试金石”“晴雨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南州学思践悟、以学促行,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落实为职工办实事项目。
实施“匠心”工程,举办动物检疫、邮政快递、应急救援等行业群体的职业技能竞赛10场,4000余名职工参与其中。唱响“四季送”服务品牌,“春送岗位”,积极开展“工会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夏送清凉”,深入建筑工地、环卫保洁、企业车间等露天高温一线为职工送去夏日清凉;“金秋助学”,投入4.5万元助力全州8名困难职工子女实现“大学梦”;“冬送温暖”,慰问全州在档困难职工39户,发放慰问金39万元。
省残联宣讲小组协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针对同仁市、河南县部分残疾人群进行了免费听力筛查和检测,免费为83名残疾人装配助听设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司法局送法进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派遣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到村担任法律顾问,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义务代书等法律服务活动。
民和县中川乡清二村聂某某,在海东市某学校后勤务工时,不慎造成手指伤残,经鉴定认定为七级伤残,赔付事宜一直没有敲定。直到今年,聂某某向民和县司法局寻求帮助。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聂某某开展法律援助,提出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为聂某某争取到19.1万元的赔付。县司法局公证处为年老、残疾、病患等不便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共办理公证事宜761件,为300多名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46件。
职工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方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省从最困难的职工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职工的烦心事,让职工群众拥有实打实的幸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浙江援青人的“青海情”
- 从德令哈到大柴旦的路上,湛蓝的天空、绵延的山峦配合着土黄色的大地,这便是戈壁滩的样子。初来这里的人一定会痴迷于纯净、空旷、粗糙的美,但看过了几百公里的戈壁滩,这种美也已经司空见惯——在这里,一棵树就是无价的财富。…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