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一单”为筑牢“中华水塔”提供制度保障

2021年04月26日18:45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持续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划定和编制工作落地落实,以“三线”划框子、以“一单”定规则,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守护“中华水塔”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构建符合青海实际的“三线一单”制度体系

在全国“三线一单”总体框架下,青海立足发展实际、深化省情定位,推动“三线一单”编制工作走深走实,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2020年10月,青海省“三线一单”成果通过青海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常委会审议后,将“三线一单”成果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发布实施。通过识别生态空间实现生态功能维护和改善,实现了对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区,以及青海湖、祁连山诸河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通过确立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对湟水河干支流控制断面提出了生态基流控制目标,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确立了各控制单元不同时期水环境质量底线,针对水环境质量超标地区提出了减排目标;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和准入清单编制实现环境分区管控,全省划定562个环境管控单元,提出相应管控要求,实现国土全覆盖、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全省行政区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环境管控单元,并以划分的三类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提出了全省、五大生态板块、市州和县四级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将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等落实到一张图上,初步构建形成了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打造“三线一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青海省在“三线一单”编制成果形成后,及时将工作重心转向实施应用。

一是加快生态立法。2020年青海第一部生态建设立法诞生,《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同时,加快推进《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工作,以地方立法方式进一步明确“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的刚性要求。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在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中积极融入“三线一单”成果,在市(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交通、能源等规划编制中,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纳入规划,促进“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在相关行业规划中的衔接落实。三是明确总体目标。以2020年、2025年、2035年为节点,分别确定各时期“三线一单”工作的总体目标。同时,建立了“三线一单”动态更新调整机制,依据实施评估情况,定期开展对“三线一单”的完善调整工作,确保此项制度与时俱进,管用、实用、好用。四是加快成果应用。在规划环评审查、项目环评审批以及排污许可发放等事项办理中,积极推进“三线一单”成果的应用。同时,依据“三线一单”明确工业园区环境准入要求和清单,指导帮助园区项目落地实施。

建立稳步有序的“三线一单”工作推进落实机制

青海省在“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中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抓手,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统筹协调,狠抓重点环节控制,有力保障了“三线一单”工作质量效能。

一是高位推进。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审议“三线一单”制度体系,以省政府名义发布实施。专门成立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工作协调小组,各部门协调联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凝聚合力。为切实解决技术水平和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成立了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为指导、省内相关科研机构协同配合的高规格技术团队,统一开展成果编制研究,有效保障了成果编制工作尺度统一和各环境管控单元衔接协调,工作凝聚力逐步增强、成效明显。三是优化布局。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分级管理实施的实际需求,建立了省级、五大生态板块、市州级、县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四是强化保障。搭建了具备数据管理、展示、应用、共享等功能的全省“三线一单”信息平台,积极推进“三线一单”信息平台与全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环评与排污许可等平台有效衔接,强化数据集成管理,为“三线一单”信息管理应用提供保障。(来源:青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编:刘沛然、甘海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