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助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罗珺

2021年04月25日08:58  来源:青海日报
 

北京支持援建的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青海日报记者 陆广涛摄

2010年,党中央作出对口援青的决定。教育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教育援青工作上给予青海极大的关心帮助支持。自实施对口援青工作以来,承担对口支援青海任务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六省市,把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为青海省城乡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十年来,六省市在对口援青工作中紧盯各州教育事业发展短板,积极探索做强教育事业的路径抓手和措施办法,集中有限资源努力支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特别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努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推动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援玉是地震发生十年来北京对口帮扶玉树藏族自治州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教育援玉具体从“智力援玉”“教育机会援玉”“项目援玉”三方面展开。十年间,北京向玉树连续选派近30名教育干部人才,为玉树教育发展直接提供智力支持。这些干部人才长年投身于玉树的教育事业,努力提升玉树教育教学水平。

震后十年来,北京共安排26个项目总资金达2.7亿元对玉树教育领域予以支持,项目覆盖了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州上所有的教育形态,并主要向边远乡村、边远农牧区倾斜,全方位帮扶玉树地区持续改善育人条件。

北京第四批援青教育团队领队、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兼八一职校校长刘建新在谈到下一步帮扶计划时说:“要深入系统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和学校的发展服务来办学, 将八一职校的专业建设与玉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区域建设人才需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下一步还将设置康巴藏族文化特色专业群,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集聚办学的人、财、物资源,不断积累八一职校的办学实力,为玉树州办更高层次的教育不断夯实基础积蓄力量。”

面对黄南藏族自治州基础薄弱的教育条件,自对口援青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市教委和滨海新区促进项目投入,并开展组团支教、结对帮扶、定向招生等形式对口支援工作,为该州改善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校园品质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年来,天津市累计投入资金3亿余元,先后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30余项,特别是投资1亿元的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有效地发挥了补短板的作用,进一步夯实了该州教育基础。并选派优秀教师、校长赴受援地学校开展“团队式”支教帮扶,先后有54名教师分4批“组团式”支教,分学段开展教育教学,支教教师克服困难,吃苦奉献,以最饱满的精神和最热忱的激情投入到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盯紧教学短板弱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向本土教师传经送宝,他们除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科教研外,还主动带徒弟,经常开展家访,深度融入到所在学校教师群体,在校表现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夯实基础设施和提升教育理念并驾齐驱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不断夯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现代化、标准化水平,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自上海市对口援助果洛藏族自治州以来,教育系统共落实上海援青资金8.09亿元,其中,投入资金7.04亿元,建设校舍面积26.5万平方米,援建1所完全中学、1所中职、2所高中、9所幼儿园、38所标准化学校,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落实师资培训资金2563万元,培训教师达4500余人次,每年安排30名全州中小学校长及后备校长赴上海挂职,校长队伍和师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筹资“沪·果爱心教育基金”415.4万元,资助学生和教师共501名,资助资金76.8万元;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3500万元,完成了果洛州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任务。

果洛州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讲,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关心和支持下,果洛最靓丽优美的环境在校园,最配套完善的设施在校园,最幸福快乐的人群是学生。同时,针对果洛中职教育发展起步晚、基础差、人才匮乏的实际,2015年6月,在果洛州成立了上海·果洛职业教育联盟。职教联盟工作得到了双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异地办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规模到效益成效明显,先后共有679名果洛籍学生远赴上海接受学前教育、建筑施工、建筑装饰、航空服务、汽车维修等专业学习,已毕业557人,分别在上海、四川、西宁等地就业,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果洛牧区学生的“航空梦”。

自对口支援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与江苏省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全方位合作共建,教育对口支援结出了丰硕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海南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海南州教育局局长加泱曲杰说:“十年来,江苏省立足海南教育实际,把补齐教育短板作为援助重点,着力在人才支援、师资培养、资源共享、条件改善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坚持把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作为教育援青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批批援青人才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有效缓解了我州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今后,海南州将积极组织开展两地师生的交流交往活动,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海南地区教育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用“桥梁纽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就是民生之本。随着科技对教育赋能,各省市也在逐步将教育需求端和供给端结合,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放大优质资源,覆盖各州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助力江源大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积极帮助推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本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加强内涵、统筹兼顾”的原则,浙江省组织力量着力在教师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信息化教育、结对帮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对口帮扶,帮助海西州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在浙江、青海两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两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努力下,通过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智力帮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方式,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着力打造“互联网+精准教育”的智慧教育。在海西州高级中学开展“互联网+精准教育”试点,完善设施设备,开通浙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名师网络工作室,以互联网形式,进行浙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浙江之江汇教育广场面向全州4300余名教师开放,共享1200门网络课程、30000个微课资源,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最近,山东省援青州直教育援青党支部与门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联合开展“支部联学联建,职教融合发展”主题党日活动。自2010年山东省对口支援海北藏族自治州开始,这样的活动不胜枚举。

自对口支援海北州十年来,山东省进一步加大教育援青力度,聚焦海北州情和教育薄弱环节,突出智力支援,密切交流交往,教育援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援青“山东方案”。更有搭建战略合作平台,促成山东省教科院与海北州签订《推动海北州教育科研转型升级战略合作协议书》,组织山东教科研专家和海北州教师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科研攻关”,共立项课题41个,双方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教师达到500余人。并成立流动教研室,创办“我为援青添光彩——同心筑梦·点亮未来”教育论坛,山东46名援青教师、海北200余名海北教师参加研讨,推动支教工作由教学向教研转变。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