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古稀老人的“时髦”党课

2021年04月23日18:35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带着精致小巧的老花镜,时而低声细语、时而慷慨激昂,一会严肃认真,一会俏皮有趣。4月20日,农垦集团退休老党员,79岁的王喜洲打开满屏文字的手机,为格尔木市农牧、水利系统的干部职工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党课。

“美女们、帅哥们,农垦集团公司要我来讲讲。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让我讲农垦精神,这不是班门弄斧么?既来之,则安之。讲什么呢?俗话说事不过三。那我就讲三句话。一、谁说兔子不拉屎, 决战蛮荒建农场;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三、假如时光能倒。三句话有点多?那就讲五个字:农垦精神颂。”

一段风趣幽默的开场白,让大家一下子回到了格尔木建设初期的场景。只见王喜洲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上下翻飞,一段段朴实的文字像一支支灵动的蜻蜓,仿佛随时都要跃出屏幕。“众所周知,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格尔木发生两件大事,也就是格尔木的两大精神支柱:慕生忠将军的开路精神;农垦集团的农垦精神。话说:五十五年前的1966年,在西去列车的窗口,在109国道的车上,一群年经人,满怀豪情地高唱着‘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讲到了初来格尔木,环境的荒凉、建设中的艰难、甚至生活工作中的苦中作乐,直至如今生活的幸福美满。一句句当下流行的词语,时而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时而令人陷入沉思。

“那时出门,那是前呼后拥。一只只、一群群的蚊子在为你保驾护航。知青们进行过拍蚊子大赛,一巴掌下去最高纪录是一百零七只。”寥寥数语,将现场年龄稍大的党员,拉回了上个世纪。

从刚开始只能吃白菜、萝卜,到现在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王喜洲对生活和战斗的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对现如今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感激。别看年近80,可王喜洲老人却对格尔木的山山水水、大事小情了如指掌。说起周末和家人去园艺场摘菜的经历,老人说道:“现在咱园艺场的蔬菜市场占有率达百分之七、八十,超市、集贸市场、流动摊贩都把它放在显眼的位置,黄瓜西红柿、芹菜菠菜、草莓蘑菇,应有尽有,咱格尔木可是发生了大变化。

什么边疆落后、什么条件艰苦,见鬼吧,我们有一颗红心,两只手,奋发图强样样有。

看,昆仑山下,龙腾虎跃。

听,千里戈壁,人欢马叫。

一把锹,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把镐,定叫荒原变粮仓。

豪迈的话语、铿锵的声音,王喜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老党员奋战高原戈壁的故事。用小小的手机,记录了战风沙、斗严寒的决心,已是古稀之年,手机的操作不亚于任何一个年轻人,微信、QQ、空间转载……玩得那叫一个溜,时政新闻的了解那叫一个全面,古诗词的应用那叫一个娴熟。如果不看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谁相信面前的老人有着79岁高龄?王喜洲的与时俱进、学习不止,与同龄人相比,可谓前卫、时髦。

一堂党课下来,老人成了大家眼中最为闪耀的明星。在场的党员职工目送老人离开,眼神充满了敬意。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聆听格尔木发展故事,感悟初心和使命,从“农垦”精神中汲取力量、获取智慧,让我们深为感动。今天,王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格尔木人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私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也会把今天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继续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把格尔木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来源:格尔木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莎莎)

(责编:陈明菊、甘海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