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绿电”优势引发“蝴蝶效应”

花木嵯、董 洁

2021年04月22日09:30  来源:青海日报
 

水势浩荡、风车飞转、日光倾城。“水丰光富风好,煤少油多气足,非常规能源潜力大”——这是对青海独具特色的能源优势的形象总结。

从过去的低电价优势到现在的“绿电”优势,清洁能源带来的“绿电”优势正在发生“蝴蝶效应”。“绿电”优势让青海的传统产业因生产过程中所用能源的绿色环保而在高端市场有了新的竞争优势,丰富的绿电让青海发展高耗能的大数据、碳纤维等数字经济、新材料产业有了新的比较优势,在光伏发电市场带动下,青海省已形成电子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运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清洁能源已经成为青海特色优势产业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这对于连续多次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的青海来说,是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历史性重大机遇。

为此,今年青海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重启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改扩建拉西瓦、李家峡水电站,启动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继续扩大海南、海西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推进青豫直流二期落地,加快第二条青电外送通道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战略性资源绿色勘探,深化干热岩、地热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研究。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青海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清洁能源惠民富民,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青海力量”。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