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倪晓颖

2021年04月20日10:36  来源:青海日报
 

市域治理让西宁市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西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市民中心的建成投用让西宁市民感受到“一站式”政务服务的便捷。 青海日报记者 倪晓颖摄

爱老食堂让老年人感受到幸福。 青海日报记者 黄灵燕摄

胜利路派出所民警到辖区居民家中帮忙解决困难。 青海日报记者 倪晓颖摄

2020年初,西宁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根据实际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要通过三年努力,全力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全面完成试点目标任务。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启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征程。从简政放权到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从地方立法到建立决策制度体系,从普法依法治理到多元化解社会矛盾……如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已在西宁市初具雏形,社会治理和平安西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域社会治理,是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追求——幸福和平安!

为了这份期盼和追求,近年来,西宁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与初心,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防范和基层基础工作,经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和打造,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0年初,西宁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根据实际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要通过三年努力,全力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全面完成试点目标任务。

八大任务攻坚推进,画有“厚度”的同心圆

西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由指挥大厅、12345话务大厅和应急值班中心组成,是西宁城市管理“最强大脑”。进入指挥大厅,一个80多平方米的电子大屏立刻映入眼帘,交通、教育、医疗、危化品等数据一目了然,屏幕前25家市直部门和各县区工作人员在席位上忙碌着……

“指挥中心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民生服务和辅助决策功能于一体。如果发生突发事件,这里将成为指挥部,通过全方位了解事发情况,远程调度救援专家、队伍、物资,根据相关应急预案,高质高效完成处理突发任务。”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负责人杜震说。

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是西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典型。为推进共治,该市明确了包括创新完善“协同共治”的平安建设体系、“五治融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多维预警”的维护国家安全体系、“打防并举”的治安防控体系、“综合防控”的网络安全体系、“多元联动”的矛盾风险化解体系、“专常兼备”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和“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内的八项重点任务,并且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走进胜利路辖区,随处可见一些色彩丰富的“警民联系牌”,联系牌上有序排列着18个“三维码”。群众通过扫码可以实时实现预约办事、线索举报、政策咨询、危难求助、防范建议,也可以实时查询办事指南和便民公告。“警民联系牌”和“码上办”一经推出,受到了辖区群众一致好评,一时间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新网红”,实现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目标。

“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没有成功模式可以借鉴,唯有结合实际、先试先行、创新推进。为此,我们在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西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吴哲说。

目前,西宁市深度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强化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等政法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雪亮工程”、三级综治中心、“12345”民生服务热线、公共法律服务网等各类信息平台作用,实现第一时间了解响应群众需求、发现处置矛盾隐患、感知上报社会风险、提供便捷优质服务,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推行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机制,西宁市重点选取刑事、治安、两抢一盗、诈骗案件发案情况等4项客观指标和市民满意率这一主要指标,以派出所为单位,按照绿色良好、蓝色安全、黄色关注、红色警告、黑色严重5个等级对辖区治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评比、评价,形成“确定等级、措施跟进、落实反馈”的警务工作链,通过绘制辖区治安“活地图”,既能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又能使群众直观掌握辖区治安状况,增强防范意识。公安机关强化治安分级评价结果运用率,促使民警从被动工作向主动防范转变,努力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工作目标,探索形成了具有西宁特色、公安特征、时代内涵的“枫桥经验”西宁样本。

坚持基层党建引领,画有“深度”的同心圆

4月18日,走进西宁市城中区新华街1号院,地面整洁,绿意盎然,环境优美。曲径通幽处,社区居民正坐在“平语廉廊”叙家常,给人以舒心、和谐、惬意之感。

“以前我们的小区环境特别不好,没有物业,安全隐患也多,跟现在的环境没法比。”小区居民刘大妈说。说起变化,年过花甲的王宁老人喜笑颜开:“不仅如此,现在很多事在家门口就能办,有了问题就向物业反映,解决的可快了,大伙都觉得特别幸福,这不我们戴上红袖标,自发参与维护小区文明。”

礼让街街道办事处创新的“红色物业”,构建起了“物业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楼院居民群众”四方联动的社会治理模式,搭建起小区内部矛盾化解、困难互帮、利益协调、共促共建的平台,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小事”,有效破解老旧楼院物业管理难题。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西宁市持之以恒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西宁以党建引领凝聚起各方力量,形成了推进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夏都枢纽”党建联盟就是其中的典型。

“夏都枢纽”党建联盟是城东区火车站街道在西宁火车站区域打造的治理模式,打破以前火车站区域各单位“各自为战”的壁垒,整合辖区11个单位33个党支部,形成党建“大联盟”格局,通过在党建联盟中探索开展“契约化”共建、建立“联盟资源库”、打造商圈“党员夜校”、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实施“1+X”联盟服务体系,解决了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

“联盟汇聚起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破解了火车站周边社会治安管控难题。”城东公安分局火车站广场派出所所长叶战军说,从过去日接警几十起,到去年全年不到十起治安案件,就是很好的实证。

民生为本提升服务,画有“温度”的同心圆

“中午吃的有牛肉、土豆、油菜、豆腐,我和老伴一起吃的,每人才10块钱,我俩没吃完,打包回去晚上吃。”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光华路社区李桂玲老人说,她对社区“爱老幸福食堂”的可口饭菜赞不绝口,“年龄大了,做饭不方便,这里吃得好,还便宜。”

为破解养老服务“一饭难求”问题,西宁市在城区实施“爱老幸福食堂”“个十百千”工程,为老人打造15分钟助餐送餐配餐服务圈。“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到爱老幸福食堂、幸福餐桌,“幸福”成为了西宁人生活的代名词。

共享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落脚点。西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提升市域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生活更温馨、更贴心、更和谐。

前不久,51岁的祁女士因身体不适被家人送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诊治,不一会儿,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电生理科医生打电话至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并通过远程上传的心电图分析出马女士患有急性心梗,需要更好的救治。当日中午,马女士被送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这是西宁市医联体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市医联体将县、区分别纳入城乡纵向和城市横向卫生健康服务网格化片区,统筹城市和县域医疗技术、公共卫生服务、资源设备等健康资源,打破条块限制,将服务片区内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责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医防互补,构建防、治、康、教协同管理的医防融合新机制,切实增强临床实践和疾病防控能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刑事治安案件下降、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如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效果,正在西宁市逐步显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西宁,蹄疾步稳、迈向未来。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