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的“空间感”(人民时评)

李洪兴

2021年04月19日09: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开放空间、以灵活方式、用多元手段,巧妙地安排课堂空间、完成教学,尽量让所有孩子在不同座位上都能有收获、有进步

  “担心在后排影响学习”“担心孩子受周边同学影响”“担心孩子距离老师太远”……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座位问题非常关心,怎么排座、和谁同桌、师生距离等成为关注焦点。座位与学习成绩是否高度相关,值得辨析。

  应该看到,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如身高、视力、性格等,坐在靠前或靠后、中间或两边,听课效果不可避免会有差异。不少家长认为“座次影响名次”,以至于出现所谓“黄金座位”一说,实则是把学习问题简单化归因,关注焦点失之偏颇。理性看待座位,合理帮助学生学习,有效引导孩子成长,才是老师与家长最应该关注的事。

  立足教育角度,座位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座椅板凳,不同编排方式折射出不同的教育理念。比如,传统“秧田式”座位编排,全体学生一致面向老师和黑板而坐,老师往往是课堂“焦点”;“小组式”摆放,有利于同学间交流研讨,容易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如何编排座位,是课堂改革探索的一部分。目前,很多学校都有一个共识,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座位,定期左右轮换、前后调整、根据学生特殊情况进行微调等是惯常做法。事实也证明,学校和老师科学合理编排座位,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舒心;家长充分信任学校和老师,帮助孩子聚焦学习主业,唯其如此才能少关注“坐在哪”,多关注“怎么学”。

  很多家长关心的座位问题,其实是孩子在教室里的学习空间问题。有人认为,教室不是单一均匀的空间立方体,而是许多相互影响的微环境组成的。这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深入的课题:如何根据学习内容、互动协作、教学需要来安排座位,而不是让学生一成不变地坐着。在开放空间、以灵活方式、用多元手段,巧妙地安排课堂空间、完成教学,尽量让所有孩子在不同座位上都能有收获、有进步,家长也就不必过于在意座位问题了。

  透过家长关心座位看教育,也反映出一个新问题,即家长如何找到合理的教育参与空间。不少老师认为,家长采用各种方式对排座位进行干预,是对孩子学习、学校教育的过度参与。座位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这需要从课堂整体、同学关系与孩子个体中逐渐摸索。家长认为的“黄金座位”未必适合孩子,也未必适合课堂。学习好不好,主要取决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专注能力、自我管理、家校氛围等。对家长来说,与其想办法“选座位”,不如陪伴孩子“养习惯”,求真务实地引导孩子、适度有效地参与管理、科学理性地建言献策。唯有如此,才有助于孩子在适合、适宜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有人说,有空间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这既是空间层面上的,也是认知层面上的。教育教学离不开“空间感”,教室座位安排需要灵活多变地调整空间布局,老师家长也要在合情合理、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参与引导,给学生营造足够的学习空间、成长空间,实现汲取知识与成长进步的共赢。只要用心、得法,无论坐在哪里,都是“黄金座位”,都能学有所成。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