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旱垣奔小康

陈 俊 罗 珺

2021年04月12日08:54  来源:青海日报
 

采摘菜瓜。通讯员 石延寿 摄

蚕豆点播忙。

  尽管时令已是暮春,但姗姗来迟的春天让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百花争春,万木吐绿。在隆治乡桥头村旱垣上的光林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上,务工村民抢墒播种正酣。

  在覆着“面膜”的土地上,20名当地务工妇女每人背着一个装着蚕豆种子的绿挎包,手拿便携式人工种植点播器,正娴熟地点播蚕豆种子。

  在播种队伍中,记者发现两个特别的身影,一个是原桥头村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李玉兰,一个是该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她俩和姐妹们一起播下一粒又一粒蚕豆种子……

  李玉兰说,她已不再担任桥头村第一书记,今天来合作社参加春播劳动,不是履行工作职责,而是来看望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好姐妹,恰巧赶上姐妹们下地播种,不由自主加入其中。

  今年53岁的桥头村村民藏玲玲也是播种队伍中的一员。对于在土地上打拼了一辈子的她来说田间劳作是“必会技能”。

  藏玲玲曾是桥头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藏玲玲家盖上了新住房,在原本40棵梨树基础上新栽植了30棵梨树苗,丈夫赵恭藏还被纳入护林员岗位,而她又被光林种植合作社吸纳为长期务工人员。

  靠着党的扶贫政策,靠着原第一书记李玉兰和光林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搭建的务工平台,夫妻俩以勤劳的双手,鼓起了腰包,摘掉了穷帽,过上了想都想不到的好日子。藏玲玲说,她在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干了5年的活,年均1.6万元以上的收入,特别是2020年仅她一人的务工收入就有2万余元,加上丈夫护林员的报酬和在合作社务工的报酬,去年收入近5万元。

  民和县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成立以来,流转土地100公顷,牢固树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思想,大力发展向日葵、玉米、马铃薯、有机蔬菜,并依托玉米秸秆、蔬菜菜叶等资源优势积极走种养结合的农牧联动发展之路,2020年合作社种植葵花、洋芋、有机蔬菜、玉米,养殖羊猪鸡,实现产值510万元、纯利润95万元,带动农户460多户。

  产业发展,不仅合作社创收了效益,而且也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务工增收。2020年合作社播种期用工,田间锄草期用工,收获采摘期用工等约300人次,全年发放务工群众工资83万元。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铁令梅说,今年合作社继续把100公顷流转土地上的种植产业发展好,计划种植向日葵、有机蔬菜、玉米、蚕豆、洋芋等。同时在总堡垣设施农业基地承包租赁的28栋温室内已经种上了菜瓜、辣椒、西红柿、茄子、甘蓝等,目前部分果蔬已上市。

  下午结束采访离开时,田间点播的身影依然在忙碌着,成为桥头垣午后斜阳下一道美丽的风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她们今春播下的每一粒种子,带来的将是金秋的收获。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