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历史的印记追溯大美青海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开展侧记

王宥力

2021年04月10日09:36  来源:青海日报
 

多种文创产品让参观者爱不释手。

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青海日报记者 王宥力 摄

  “这件倒钩铜矛出土于青海省西宁市沈那遗址,它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所以有着‘兵器之王’的美称。铜矛的出土明确表明公元前2000年开始西宁已经是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廊道深入中国腹地的重要节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1号展厅里,青海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的孙丽宁正在向观众做文物讲解。

  她语言流畅,语速沉稳,围绕在她身边的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孙丽宁的记忆中,已经记不清承担了多少次这样的讲解任务,但每一次展出之后,她的感触都是不同的。她说:“我省的展览规模越来越大,策划的角度更加贴合老百姓的兴趣爱好以及更能体现出青海的文化特色。这样的展览对于推动青海对外交流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文旅融合之后,通过人文元素和旅游胜地的融合打造,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的历史文化,了解青海的秀美山川。”

  4月9日,“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在深圳市博物馆正式开展。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卧式羊型铜灯、红地对马纹锦……馆内参展的373件(套)文物精品,均是见证千年丝路历史的“活化石”,是青海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青海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干线,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地位价值和深远历史渊源。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觉得这次展览非常有意义,展览主题的选定十分契合“一带一路”。他说:“青海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不论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在中西文化包括中原内陆的一些交流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也聚焦了‘一带一路’主题。在深圳举办这样的展览,更加有助于深圳市民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青海在中华文化发展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展览以青海在“一带一路”中地位和作用为主线,由“源远流长”“汉风羌道”“吐谷浑国”“吐蕃东进”“海纳百川”5个文物单元和图片单元“大美青海”共六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从史前到明清时期,青海境内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青唐道的交通功能与历史风采;以农耕和游牧的大视角切入,展示了青海由于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所呈现的独特文化特征,集中展现了“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中西方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信息,充分体现了青海在“一带一路”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专程来看展览的深圳市民邓树深说:“我从手机上看到青海要在深圳举办展览,我感到非常兴奋,今天专门来看看。看到展出的文物感觉非常漂亮也非常震撼,说明青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青海的文化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看完展览,很想去青海走走看看,也相信青海和深圳会一起携手前进。”

  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王进先介绍,“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是2019年以后的第二场展览。通过文物介绍青海的历史、人文;再通过展览推介“大美青海”,特别是在当下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青海,更需要通过文物来交流,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观众来了解青海。

  山之雄浑,水之浩荡,路之悠远绵长,都是演绎青海厚重历史的舞台。如今,新时代下的新青海,已经确定了新定位,铺开了新蓝图,昂首阔步踏上新征程。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