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一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宋明慧

2021年04月07日10:04  来源:青海日报
 

隆宝湿地。李宏奇摄

生态监测人员开展草地生态监测工作。 殷万玲摄

北山田园风光。李宏奇摄

生态监测人员开展灌丛光谱测量工作。 殷万玲摄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2017年9月,生态环境部在青海省启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第一批“三线一单”编制工作,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有力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实施各阶段工作任务落实,建立了符合青海实际、彰显江源担当的“三线一单”体系。

通过识别生态空间实现生态功能维护和改善,将青海省69%的国土面积识别为生态空间,实现了对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区,以及青海湖、祁连山诸河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

通过确立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对湟水河干支流控制断面提出了生态基流控制目标,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确立了各控制单元不同时期水环境质量底线,针对水环境质量超标地区提出了减排目标;

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和准入清单编制实现环境分区管控,青海省划定562个环境管控单元,提出相应管控要求,实现国土全覆盖、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肩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持续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划定和编制工作落地落实,通过以“三线”划框子、以“一单”定规则,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环境管控要求,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方式落到各个环境管控单元,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绿色支撑。

构建符合青海实际的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青海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大省,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同时,青海还是一个集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为一体的内陆省份,对发展尤其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很大,必须统筹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7年9月,生态环境部启动了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第一批“三线一单”编制工作,青海作为江河源头区纳入到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工作范围,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同步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对于青海来说,这不仅仅是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也是强化环境宏观调控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青海实施‘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不仅是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也将是现有生态环境制度的集成,通过划分不同类别的管控单元,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处副处长杨帆说。

青海通过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明确空间布局、污染物控制、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管控要求,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构建符合青海实际的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自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生态环境部门及时向各市州政府跟进落实“三线一单”的实施。为切实解决青海省自身技术水平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青海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及早成立了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为指导、省内相关科研机构协同配合的多领域技术团队,各市州积极参与配合,统一开展成果编制。同时,按照突出重点、粗细适宜的原则划分各要素环境管控分区,将全省行政区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划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并以三类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建立了全省、五大生态板块、市州、县四级生态环境管控体系。目前,全省8个市州中6个市州已完成发布,其他2个市州将于近期发布。

一系列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近年来,青海省通过识别生态空间推进生态功能维护和改善,结合全省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从功能维护、修复治理、农牧业发展等方面,对不同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提出了差别化管控要求,一系列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在三江源地区,其保护目标就是提升水源涵养功能,让“中华水塔”更加坚固充沛,因此提出了严格控制建设开发活动规模,推进林草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等管控要求。在祁连山地区,其保护目标就是保护和改善黑河、疏勒河、石羊河、大通河等水源地的林草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因此提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管控要求……

青海省还通过确立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衔接青海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确定了各市州用水总量等水资源利用上线管控要求。针对河湟地区生态需水保障的问题,对湟水河32个控制断面提出了生态基流控制要求,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涉及的17个国家重点流域控制单元,基于水系和汇水情况进行细化,最终划分了95个水环境控制单元。

正是确立了不同时期水环境质量底线,通过狠抓目标管理,强化措施落实,2020年,全省1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及西北内陆诸河水质优良率均为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

在此基础上,青海省还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和准入清单编制实现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将青海省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环境管控单元。同时,根据环境管控单元区位特点、现状生态环境问题、未来发展定位和目标,建立了青海全省、五大板块、市州、区县四级准入清单。

“‘三线一单’如一把绿色标尺,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实现对管控单元的精准管控,使得各类生态功能区功能明确,边界清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助推剂’作用。”杨帆说。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三线一单”实施应用

以“三线”划框子,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界和底线,衔接资源开发利用的上线;以“一单”定规则,规范开发行为,约束开发活动的性质和规模,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空间管控,对各类空间提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发布局、方式、规模要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发相协调。

到目前,青海省已搭建了具备数据管理、展示、应用、共享等功能的全省“三线一单”信息平台,积极推进“三线一单”信息平台与青海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环评与排污许可等平台的数据集成管理,为“三线一单”信息管理应用提供保障。

目前,青海省已将工作重心转向了落地实施应用。一方面,积极推进《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工作,以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的刚性要求。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三线一单”具有的政策集成的工作特点,从编制成果初步形成时,就着手推进成果运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线一单”动态更新调整机制,依据实施评估情况,定期开展对“三线一单”的完善调整工作,确保此项制度与时俱进,管用、实用、好用。

青海省还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中积极融入“三线一单”成果,在各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交通、能源等规划编制中,将有关“三线一单”成果、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纳入规划,促进“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在相关行业规划中的衔接落实。依据“三线一单”明确园区环境准入要求和清单,指导帮助园区项目落地实施。同时,在规划环评审查、项目环评审批以及排污许可发放等事项办理中积极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应用。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