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展销厅。青海日报记者 黄灵燕摄
电商直播,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青海日报记者 王伟才 李娜摄
今日农村电商平台。 资料图片
工人在电商物流车间包装商品。 青海日报记者 王颖摄
2020年,对农村电商而言,是一个既充满危机又机遇频现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诸多难题,却也让生鲜电商成为更多人的现实选择,抗疫助农又进一步带火了农产品直播,为农村电商开启又一片新天地。
在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田园牧歌式的记录颇受欢迎;在大城市的商超市场,原生态的产品供不应求,农特产品“触网”,让绿水青山加速成为金山银山。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手机正在成为新农具,直播正在成为新农活,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因互联网和电商加速改变。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打通农产品“出山路”,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农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物流站点建设,推动快递下乡进村、出村入城,让更多农牧民都能享受到新业态带来的各种便利,不再为买和卖发愁。
淘宝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年入淘创业者同比增幅排名中,西部省份在前10名中占据9席,且增速全部超过200%,青海位列第四。近几年,农村电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生鲜食品到特色工艺,“青字号”品牌出青出海,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飞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广阔乡村架设了重要的交易平台,给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提供了致富的渠道。
青海省行政村已全部实现光纤网络通达和4G网络覆盖,全省综合物流园区和乡镇物流园区实现零的突破,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成为可能
接单、打包、物流,这是一件农产品通过网络出售的必要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2015年,青海省全面启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打通电商“最后一公里”,一张遍布全省的电商网络正在形成,网络触角正在延伸到千村万户。
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青海省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全省行政村已全部实现光纤网络通达和4G网络覆盖。全省移动通信基站达5.6万个,光端口总数超过400万个,光纤端口在固定互联网接入端口中占比达97%。100M用户占比达到97.5%,全国排名第二位。5G基站达到3146个,比上年末新增2522个,5G套餐用户数97.92万户,比上年末新增96.38万户。
加快农村物流仓储体系建设——青海省基本实现了全省综合物流园区和乡镇物流园区零的突破。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引导和支持主枢纽及地方货运物流园区建设项目10个。目前,格尔木昆仑物流园区、贵南县农村物流中心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巴(双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园、海东循化县清真产业园区物流集散中心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村民在田间地头的现场吆喝,基层干部上直播间带货秒杀、快递限时送达,这一切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可能。果洛的“藏雪茶”、精美的“青绣”、循化的“辣椒酱”……曾经千里之外的高原大地变得触手可及。在海东市,2020年通过深化消费扶贫,壮大电商企业,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全年电商销售额3.96亿元,海东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现全覆盖,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6个,乡(镇)电商服务站93个,社区电商服务站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794个,电商服务覆盖634个脱贫村,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成。
近年来,青海省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牵引,着力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共建成36个国家标准的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落的三级物流支撑体系初步建成。全省41个县(市、区)相继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以网络为媒,以基础设施为载体,青海农特产品得以迈向更大的市场。
丰富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强健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软肋”
冬天的青海,大雪飞扬、银装素裹。走进青海祁连黄蘑菇销售直播间,热闹的销售场面让人深受感染。“我是应届毕业生,经过培训,在家乡通过网络卖土特产黄蘑菇,有了收入还能陪在父母身边。”今年大学毕业的韩晓玲在直播间隙说。
韩晓玲不是唯一一个,为尽快帮助黄蘑菇企业打开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祁连县协调对本地待就业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传授各种销售技巧,在快手、火山小视频、抖音等网络平台推广销售黄蘑菇。截至2020年12月,当地帮扶6家黄蘑菇销售企业销售黄蘑菇4000余公斤,累计创收240万元,为30余名大学生创造了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祁连黄蘑菇销售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人才是关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普及缺乏智力支撑等问题,是青海省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软肋”。
近年来,这样的情况正在悄悄发生改变。无数像韩晓玲一样的大学生留在了家乡,农村外出打拼的“能人”、村里发展好的“致富带头人”,主动请缨到村上工作。阿牛哥张学荣就是其中之一。
阿牛哥毕业于武汉大学,家乡的人都以为这名大学生要在大城市享福了,谁知道他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了几年,竟然回到家乡养起了牛。2017年,阿牛哥辞去了原本还不错的工作,回到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2018年,阿牛哥注册了公司,入驻民和电商扶贫产业园,并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2019年,阿牛哥的公司加入“无锡消费扶贫计划”这个项目,有了固定客户。2020年,公司又有新进展,与绍兴融媒体集团合作,更多人知道了民和的农产品。
从大学生韩晓玲到“归雁”阿牛哥,越来越多的“城归族”返乡创业,他们有想法、有能力,为乡村带去了全新的理念和模式,激活了乡村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青海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省内外政府部门、高校、商协会、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各类电子商务专题培训,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培育符合青海省电商发展的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电商进农村项目,累计为农牧区开展电商培训9万多人次。与此同时,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优化服务质量和办事效能,吸引着更多返乡创业者。“筑巢留雁”、“归雁领航”,青海乡村焕发出日益丰沛的生机。
系统发力,消除痛点,多地农特产品线上热销,让全产业链逐步畅通
2020年11月10日,京东发布“双十一”期间农产品销售大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至6日,平台上农产品的成交额同比增长83%,多地农特产品线上热销。在生产端大踏步迈进的同时,在消费端居民消费升级,对原产地优质农产品有着更大需求。
根据京东发布的《2020线上农产品消费趋势报告》,青海农产品在电商上的销售量大幅上升,2019年成交额比2017年增长4.2倍,涨幅位居全国第三,青海农特产品迎来广阔市场。
要满足持续扩大的市场,需要有质量保证的、规模化的产品生产。有产无量、有品不优、体验不美、持续不久,一直是青海农特产品外销的痛点。如今,这样的痛点正在被一步步消除。
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围绕产品生产、包装设计、运营推广、物流配送、质量追溯、售后服务等电商化全流程服务,不断开展跨界探索、整合相关资源。
天猫新国货“青海汇”频道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天猫新国货在中西部地区开启的第一家专属频道让青海绿色有机土特产品、农畜产品、文创产品,免费入驻专属频道,助力特色产品走出青海。
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通过鉴真溯源技术及“爱查必查”云平台保障所有上线的农林牧商品,其旗下西部优选交易中心入驻商家总数达1600余家,规模企业约300家,各类商品数量1.12万件,元旦期间销售额达到103.5万元。
不仅如此,“青海过日子网”“大美易购网”“青海稳当生活”等电商平台也为传统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青海省电子商务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不再需要单打独斗,不再是孤军奋战,从源头的生产到中间的分级分选、贮藏加工、包装设计再到终端的市场营销、快递物流、数据分析等漫长的农村电商全产业链条正在逐步畅通,农村电商生态体系进一步演化和完善。淘宝方面介绍,2016年至今,青海皇冠及以上淘宝店铺的数量增长了135%;青海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商家数量增长了76%。青海“土生土长”的新品牌不断崭露头角,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介机构发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 人民网西宁8月21日电 (陈晶)近期,有中介机构利用网络等媒介,以青海师范大学的名义发布成人招生宣传信息。8月19日,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从未与任何教育机构合作招生。 凡需参加青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成人学历继续…【详细】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