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青海的辉煌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1年03月29日09:15  来源:青海日报
 

  百年风雨,百年征程。本文在宏观概述中国共产党在青海辉煌历程的基础上,客观总结了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提炼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对迎接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颜高国

  百年风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在青海革命时期点燃星星之火,在建设时期探索奋进,在改革开放时期锐意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破浪前行,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书写了英勇顽强、迎难而上、突破创新、不懈奋斗的恢弘史诗,铸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往光明”的辉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新纪元”的辉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性突破”的辉煌,正在铸就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新辉煌。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在青海铸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往光明”的辉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地方军阀的黑暗统治,实现了青海解放,建立了党的政权组织,铸就了党在青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往光明”的辉煌。

  建党前,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籍学生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1919年五四运动影响全国,青海循化籍学生邓春兰等人以“自由、平等、奋斗、坚韧”为理想,在北京成立学社,创办刊物,积极宣传进步思想,成为青海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追求救国真理的青年先锋。在五四运动的促进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对青海革命斗争、建设改革、发展进步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

  党成立后,始终努力在青海开展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1925年李大钊针对西北局势情况,抓住西北军首领冯玉祥革命救国倾向,与其实现合作,指派中共党员宣侠父、钱崝泉等人,以国民党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前往甘肃开展革命工作。12月他们与先期派至的中共党员张一悟共同创建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直接负责领导甘肃等地党的工作,有力推动了青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别是1926年,宣侠父等人为支持拉卜楞地区藏族群众反抗军阀马麒压迫,合理解决拉卜楞事件,成为党在青海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方面。大革命失败后,党遭到蒋介石右派势力严重迫害,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也被迫中断革命。为尽快恢复党的组织,开展工作,1932年12月,由中共党员吴鸿宾、孙作宾等人筹建中共甘宁青特别委员会,统一领导甘肃、宁夏、青海党的工作,明确提出要在三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武装斗争。遗憾八个月后因叛徒出卖,甘宁青特委遭到破坏,未能在青海建立党组织。

  红军及西路军先后在青海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在甘孜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编为左、中、右三个纵队出发北上,其中红二方面军全军跟随左纵队途经青海果洛班玛地区,在仅有的20多天里同少数民族群众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第一次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的种子。1936年红军胜利结束长征,为打通远方,争取支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尽管兵败,但红军钢铁般的意志没有被敌人摧毁,在青海与马步芳反动势力殊死抗争,为长期深受封建军阀黑暗统治的青海各族劳苦大众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及甘肃地方党组织派中共党员来青开展革命活动。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1937年10月,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秘密成立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负责继续领导三省党的工作,其间,来青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有力促进了青海革命形势的发展。如:寇从善受中央指派三进三出青海,与敌周旋;周服之巧妙利用关系,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先进思想;王儒林、王建三、蔡振东三人在敌营秘密建党,随军移驻青海时刻待命;罗扬实隐秘潜入白区调查,收集情报。

  解放战争期间,西宁工作团党支部为解放青海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在中央军委解放大西北,向甘、宁、青、新广大地区进军的指令下,通过甘肃陇右工委协助,在临洮组建西宁工作团,之后在甘肃临夏成立西宁工作团党支部,为解放军解放青海提供了重要情报。9月,一野一兵团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马步芳残敌,强渡黄河天堑,一举解放西宁,结束了西北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摆脱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苦难境地,青海各族人民从此当家做主,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青海铸就的辉煌,历史将永远铭记,在中共甘肃特支、中共甘宁青特委、中共甘肃工委的领导下,无数共产党员积极投身青海革命,开始了青海早期革命斗争,点燃了青海革命的星星之火。历史将永远铭记,红军长征经过班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迹,结下了藏汉一家亲的兄弟深情。历史将永远铭记,红军西路军与反动军阀马家军进行顽强抗争、以巨大牺牲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人民解放军和西宁工作团为解放青海、结束马步芳家族黑暗统治、开启青海历史新纪元所作出的历史性巨大贡献。

  二、“一唱雄鸡天下白”:党在青海铸就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新纪元”的辉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建立和巩固了各级人民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曲折中发展,在青海铸就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新纪元”的辉煌。

  青海各级党组织及人民政权的建立。1949年9月,青海省委成立后立即遵照中央“慎重稳进”的指示,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一切从照顾民族团结出发,“一边建政,一边建党”,成立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开展以农村土地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社会民主改革,肃特剿匪平息武装叛乱,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恢复国民经济。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青海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青海各族人民踏上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青海的历史征途。尽管在实践探索中青海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挫折和损失,以及后来“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内乱,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依然取得了众多成就。如:勘探开发柴达木盆地资源;支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三线”建设;勘测龙羊峡首座黄河上游大型梯级电站;调整国民经济;修筑铺设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垦田开荒、兴修水利。在机械、军工、冶金、化工、能源、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为青海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青海落后历史面貌由此发生改变。

  1958年,朱德同志视察青海时特别提到“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为将这个“可爱的地方”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青海,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各族人民以及一批又一批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投入到青海建设热潮中,成为建设青海的开拓者、奋斗者、贡献者,他们将青春奉献在7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高原,甚至将忠骨长埋于昆仑山脚下。在战天斗地、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中,这片“可爱的地方”培育了“两路”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柴达木精神、小高陵精神等精神财富。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在青海铸就辉煌历史的生动诠释,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和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们扎根青海、奉献青海。

  回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在青海铸就的辉煌,历史将永远铭记,建政初期,党在青海恢复国民经济,完成各项民主改革及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在青海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青海奠定了重要基础。历史将永远铭记,青海各族人民及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为实现青海现代化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以及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历史将永远铭记,在党的领导及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柴达木资源勘探、“两弹”研制、三线建设、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施工、农牧业生产等各项事业发展前所未有。

  三、“人间正道是沧桑”:党在青海铸就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性突破”的辉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实施了农村牧区改革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转折,在青海铸就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性突破”的辉煌。

  在破冰起航中开启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海省委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农牧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激发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牧区社会生产力,拉开了青海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伴随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青海改革开放进入了以城市为重点、以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为核心的全面改革时期,在开放集市贸易、发展乡镇企业、探索企业承包经营、调整工业结构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与此同时,青海对外开放进程渐次加快,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总体呈现出农牧区和城市、农牧业和工业、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蓬勃态势。在此基础上,1988年,青海省第七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此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

  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快改革开放。党的十四大后,青海省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提前实现青海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的宏伟目标,据此青海经济建设的重心逐步转移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机制、优化结构上来,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历史转变。

  在西部大开发引领下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青海省委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推动青海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实现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深化改革开放。多年的实践,党在青海治青理政的思路更加清晰,开始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并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确立了从2007年起到2011年,强基础、上台阶,从2012年到2020年提水平、达目标的“两步走”战略目标,提出了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的“三大任务”。青海各级党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转型,成功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实施“生态立省”,取得生态保护重要成效;建设“平安青海”,创造和谐稳定新局面;全力开展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推动青海实现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闯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特色之路。

  回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青海铸就的辉煌,历史将永远铭记,党在青海治青理政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战略演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确立“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战略,到九十年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前实现青海第二步战略目标”,再到新世纪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两步走”战略,稳步有力推动青海持续迈上新的台阶。历史将永远铭记,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青海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历史将永远铭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经济转型发展、民生切实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玉树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等重要成绩。

  四、“长风破浪会有时”:党在青海正在铸就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正在铸就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新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立足省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全省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各项重大改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布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涉藏州县发展政策,推动对口援青取得实效,不断夯实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开启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新时代。

  新时代新发展新作为。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大要求,指明了青海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委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并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开创了新青海建设的崭新局面。几年来,青海省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率先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级党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发展,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擘画谱写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新篇章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作为第一抉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目标追求,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把保护“地球第三极”作为最大担当,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把培育“四种经济形态”作为现实路径,建设具有青海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打造“五个示范省”作为总体战略,建设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在此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青海各族人民指明方向、提振信心。以“一堂思想的大课、一场深刻的教育”,嘱托青海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要求落到实处,把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部署落到实处,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传承好伟大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奋力书写新时代青海新篇章。

  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在青海正在铸就的新辉煌,历史将永远铭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青海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摘得全国“头筹”;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司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清洁能源集中式光伏装机位居全国首位;全省53.9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历史将永远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亲自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关注青海、关心青海,亲手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描绘愿景;历史将永远铭记,青海省委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与青海发展紧密结合,突出省情特点,作出深入实施“五四战略”、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决策,续写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新的历史辉煌。

  五、“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共产党在青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青海铸就的历史辉煌,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我们要汲取经验与启示,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纵览过去百年历史,青海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引领这一历史大趋势的政治力量,正是在百年历程中不断奋斗探索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青海各族人民的根本解放,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青海的伟大成就。我们要坚决依靠中国共产党这一人民最可信赖的主心骨,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铸就青海新的历史伟业。

  (二)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青海各族人民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海路径。经济跨越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生态优势突显,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的制度优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告别绝对贫困、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推进兰西城市群合作共建等实践,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的磅礴伟力。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书写好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海新篇章。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与人民站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根本支点和实践旨归。党在青海百年奋斗历史中的“人民情怀”“民生价值”贯穿于各个时期、各项事业,民生的难点和痛点始终是党治青理政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只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海未来发展之路定会在改善民生福祉中越走越宽广。

  (四)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汲取历史智慧,深入判断形势情况和历史方位,是谋划和布局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和现实依据。不断推进党在青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准确把握“青海最大的机遇是政策、最大的价值是生态、最厚的底蕴是资源、最强的动力是改革、最佳的路径是开放、最宝贵的财富是精神”的优势禀赋,又要正确看待青海地处高原、发展不足、区域差异明显、发展转型缓慢、资金人才短缺、社会治理任务艰巨等短板差距,明确青海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这一历史阶段特征,坚持一切从省情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指导青海实践发展的正确决策部署。

  (五)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进步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全省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5.5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006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促进青海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进步的强大动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保护好“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中华水塔”等青藏高原生态,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青海,就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定生态自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七)始终坚持弘扬和践行青海精神。在党的领导下,青海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两弹一星”精神、柴达木精神、慕生忠开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小高陵精神、“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尕布龙赤子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等为代表的青海精神。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又形成了“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伟大实践凝炼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映照伟大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新征程上,要继续弘扬和践行青海精神,构筑起青海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不朽的精神丰碑。

  (八)始终坚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青海深处内陆,联疆络藏,通达西南,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多宗教并存,是全国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比最大的省份。党历来重视青海民族工作,农牧区民主改革、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无不凝结着历届省委的心血与智慧,形成了青海各民族守望相助、和睦共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成果来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

  (九)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建政初期青海整党整风、“三反”“五反”运动到新时代青海省监察委员会成立;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在青海管党治党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青海不断向纵深发展,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殷切嘱托,不忘慕生忠、尕布龙、索南达杰、廉福章、昂嘎、韩慧瑛等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笔一划、工工整整书写新时代新青海奋进的辉煌篇章。

  总结历史经验,旨在启示未来。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青海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光明前景,我们更加坚信,青海600万各族儿女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力同为,定会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壮美愿景,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山巅健步登攀,直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峰顶。

  (作者为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