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宣讲团”

王菲菲

2021年03月26日10:25  来源:青海日报
 

宣讲员正在田间地头宣讲中央一号文件。通讯员 格组 马晓梅 摄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尽管这两天大风裹挟着黄沙而至,但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和宝库村的田间地头却是一派火热的春耕景象。

  “生活要越过越好,就要防止返贫,除了靠咱们勤劳的双手、还要跟着党的政策走……”3月17日,在红柳村仁达合作社的韭菜大棚里,格尔木市纪委宣讲队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席地而坐,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与村民们共话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耕种土地可以养殖牛羊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有哪些惠农政策?”“修建大棚,政府会有啥扶持政策?”村民们围着宣讲员抛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宣讲员牛毅婷一一解答着村民心中的疑惑,鼓励村民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五大部分为乡村振兴描绘了美好蓝图,句句贴近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宣讲过程中,在场群众不时点头肯定。

  “小麦和青稞,昨天我们已经播种完了,今年小麦播种了13.33公顷,青稞3.33公顷,还有3.33公顷的土豆马上就可以播种了……”刚从播种机上下来的红柳村村民李光荣说道。仁达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李光荣便到仁达合作社工作,他现在成了村里的种植能手。“以前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去外面打零工,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还能照顾家里,村里的爱心食堂还能解决老人孩子的吃饭问题,我们的生活就更有奔头了,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对未来的生活信心十足。”

  在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宝库村的红枸杞地里,一株株枸杞树苗还未抽出新芽,村民们已经在田间地头忙活了起来。“马上就要开始今年的第一次灌溉了,一定要把一冬堵塞的水渠清理干净。”村民贺宝清正和其他村民为灌溉做前期工作。

  宣讲员李宁见状立即下地与大家交谈,在了解了村民去年的生产情况后,他结合绿色种植为大家讲解,“建设新农村,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化肥农药要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村民们围在宣讲员身边认真聆听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五个部分为乡村振兴的目标铺好路,句句贴近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件件落在农民的要求上,解决农民的心事,实事求是为农民办实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欣慰的是农民们会有更好的生活,笑容里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宝库村现有203户913人,主要种植枸杞,种植面积大约在266.67公顷左右,大家的收入也主要是依靠枸杞种植和外出务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产品单一、销路窄”。宝库村第一书记宫学伟说:“作为驻村工作队,我们会积极承担起中央一号文件宣讲任务,通过宣讲活动积极动员村民,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突破村里经济作物产品单一,销路窄等主要问题。”

  虽然高原早春的天气忽晴忽阴,时常伴有大风,但宣讲员们的身影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群众身边,用最质朴的语言宣讲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宣讲员李宁讲道:“我们会利用好宣讲的宝贵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村舍,做到让每一位农民都知道和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了解惠民政策,更好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让每一个群众结合自身的特点去发展农业、振兴乡村。”

  大道理,小道理,打通群众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才是硬道理。在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活动中,宣讲员们以实际行动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更让中央一号文件真正走进农牧民群众的心坎儿里,为农民提振了信心,为干部鼓舞了干劲。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