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嘹亮颂党恩

石成砚

2021年03月24日09:59  来源:青海日报
 

  “我要摘下五颗星,颗颗红星向光明,幸福不忘党恩情,句句赞歌在心底……”

  阳春三月,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双树村里热闹非凡,村里的“红色曲艺队”正在为乡亲们表演节目,金色碰铃发出清脆的回响,二胡、板胡等乐器奏出活泼欢快的曲段,扬琴“附和”的声音如同叮咚流淌的山泉,一曲婉转悠扬的青海贤孝《五颗红星》在巷道里传开……

  双树村“红色曲艺队”由当地二十多位农民文艺爱好者自愿组成,担任队长的党员韩隆德说:“每年我们至少要演出三四十场,不论是县镇各级的党建活动,还是村里乡亲们家里的喜事,我们都会去参加。”

  半个多世纪前,随着全省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在双树村组建,这个解放前千疮百孔、贫穷落后的村庄终于迎来命运的转折,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成为党领导下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阵地和党建高地。

  作为这片红色沃土上土生土长的民间乐队,成立至今近20年来,“红色曲艺队”传承双树村开辟农村党支部的首创精神,赓续双树村党支部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在陶冶情操,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自觉担当宣传使命,凸显自身“红色”属性,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曲艺表演的重要主题,鼓励当地农民群众积极劳动致富,发展乡村经济。

  从早期曲艺队成员创作的《党的恩情唱不完》《互助县大变样》《歌唱共产党》,到近年来新作的《五颗红星》《十九大精神传万家》等诸多曲艺作品,既歌颂过去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也传唱如今党领导下双树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农村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双树村党支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合作社,带头种植中药材及新品蔬菜,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并带动一部分劳务输出,双树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2020年,双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83元,村集体收入达51.2万元。村里干净宽敞的水泥路、沥青路纵横交错,各式双层小楼矗立,多数人家门前都停放着小汽车,村子里学校、图书馆、文化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施一应俱全,呈现出一副和谐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艺术源于生活”。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赞美新生活便成为近几年曲艺表演流行的题材。这不,他们正要演唱一首自己作词编曲的《新农村里的新气象》——“新农村里的新气象,庄子里年年大变样/拆掉旧房盖楼房,铝合金门窗都安上/自来水拉到了紧跟前,洗衣做饭真方便/政府把乡村美化了,各村把广场修给了/现在的农民本事强,一天能挣几百钱/感谢党的好领导,咱们齐心协力奔小康……”唱完了曲子,一阵掌声过后,大伙儿畅聊近些年生活中的变化。

  “咱们村告别了过去吃井水的历史,每家每户用上了自来水,还有了处理污水的下水管道,大多数人家都用上了方便好用的水厕所,按一下就冲干净了,不再有过去旱厕熏人的气味了,村容村貌有了很好的改善。”负责拉二胡的队员胡明彪说。

  “可不是吗,现在咱们村民的生活水平好了,衣食住行都有所提高。我们家也宽裕了,新盖了二层小楼房,日子过得可真幸福呦!”曲艺队里原本生活条件最为拮据的队员胡伟善说。

  “正因为这些变化实实在在发生在咱们农村,是我们亲身感受到的,所以我们才愿意唱,村民们才喜欢听。现在咱们党的农村政策这么好,脱贫攻坚都成功了,也一定能实现乡村振兴,我们曲艺队一代又一代,要一直传唱下去!”韩隆德说罢,一旁的队员们纷纷点头赞同。

  随着清脆的碰铃声再次响起,动情的唱词和着悠扬的曲调又在整个巷道里回荡:“蜜罐罐甜到心里了,党的恩情我们记下了,农村改革往前走,好日子还在个后头……”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