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在峨堡

丁玉梅

2021年03月23日09:09  来源:青海日报
 

峨堡镇芒扎村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宣誓。 本报记者 丁玉梅 摄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暖春三月,党史学习教育大会,拉开了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精气神的大幕。

  镜头一

  时间:3月19日

  地点:峨堡镇芒扎村

  清早,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芒扎村支部书记索南东智布匆匆出门,直奔党员索南道日吉家, 17日村里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会上党员们商定,今天要去村里的路上铲冰。

  芒扎村距离峨堡镇政府80多公里,地处祁连县与甘肃省民乐县交界处,是一个有着185户村民的纯牧业村。因进村的路多是砂石路,且路边有好几处泉眼,一到冬天泉水漫到路上,结冰后致使村里人进出困难,每到冬天,党员们时不时结伴去铲冰,以保障大家出行安全。

  17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大会,芒扎村借用了峨堡镇政府会议室,共有17名党员参加。“会上我们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了《党章》。”索南东智布说,理论学习结束后,大会还评选出了本季度优秀党员,54岁的长寿成功当选。

  “退伍不褪色”说的就是长寿,曾担任过18年村委会主任,2年支部书记的长寿,卸任后继续发挥余热,调解矛盾、帮扶贫困户、宣传党的政策……为村里人办了不少实事。

  “我亲眼见证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道路硬化、产业发展、住房安全稳固、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增收致富,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长寿结合自身经历,将党带领大家奔小康的过程娓娓道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国家的大计,如今到了我们做出贡献的时候。”长寿所说的“贡献”,是指居住在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的村民,主动搬离核心区,目前村里已经有11户牧民同意搬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关乎子孙后代,长寿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早日完成搬迁。

  镜头二

  时间:3月19日中午

  地点:峨堡镇峨堡村级服务中心

  在峨堡镇峨堡村级服务中心,党员们开完党史学习教育大会,并没有离开。他们聚在一起,准备给即将完工的村史馆打扫卫生。“谁家里有老照片和旧物件,能不能先寄存在村史馆?”峨堡镇党委书记如义向党员们询问道。

  说起以前的物件,大家来了兴致。

  以前使用过的生活器物和旧农具,见证了时代发展的过程;以前顿顿吃青稞面馍馍,打补丁的衣服烂了缝缝补补继续穿,出门靠双脚……村史馆将家庭、村子、地方发展史,清晰深刻地摆在大家眼前,追古惜今,让大家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峨堡村的村史馆,在村休闲广场的边上,这座蓝砖瓦房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峨堡镇将这栋房子,重新设计后,挂上峨堡村史馆的牌子。峨堡村的党员陈得祯,摆正村史馆内的桌椅,将从村里回收来的打酥油的铝盆,摆到了桌上。

  村史馆收拾好后,看着村史馆,就像是回到了五十多年前,为了让村史馆更有教育意义,如义又向村里的党员们征集西路军留下来的一些生活用品。

  “原九军卫生员刘思贵,就是我们身边学党史的最好教材。”说起红色文化,党员汤海明打开话匣子,刘老爷子在祁连山漂泊了十二年,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装了十二年的哑巴,老人家后来还当了大队书记,一直在服务群众。

  “老人家的草场还在呢!”在老党员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大家渐渐拼凑出,刘思贵老人在草原上辗转的画面。“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我们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学好党史,更要做好实事,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村里的党员积分爱心超市,进一步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峨堡村支部书记马走总结道。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