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秦睿

2021年03月22日09:15  来源:青海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青海省民生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在西宁市,“1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设全面启动。“15分钟幸福生活圈”体系综合划定建设70个生活圈,着力补齐8大类16小类设施。简单几个数字,包含着许多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15分钟,一个时间尺度,划定一个半径空间,使日常生活需要与群众近距离、让百姓“够得着”;70个生活圈,让居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市民也不用再烦恼;8大类16小类设施,涵盖了行政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福利、购物休闲等,尽力照顾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生活圈”,短短的15分钟时间,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延伸扩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上学、养老、吃饭、看病等等,对于一个家庭都是大事。“1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设,关乎的是群众的切身需求,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贴心,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这“15分钟”,不简单。医院学校、老年之家、公园绿地、城市书房……一点一滴描绘着一座城市所具有的温度。

  以小见大,念兹在兹民生福祉,青海省将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作为坚定的选择。回眸“十三五”时期,青海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每年保持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投入,一大批惠民举措实施,一大批为民实事落地,决战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各族群众美好生活跨上新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顺利收官,“十四五”开启新局,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需要我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民生领域开好局、起好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十四五”民生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青海省从收到的432条建议中,确定了就业促进、教育提质、住房保障、敬老扶幼等10类45项民生实事工程,这些实事项目,是对青海省人民的郑重承诺,我们一定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瞄准人民群众所急所忧所盼,用情用心用力多办一些造福群众的实事,说到做到、办就办好。

  只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扑下身子、扎根人民、问计于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就能真正为群众想实事、办实事。民生工作面广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人口数量就都是挑战,要将一腔赤诚落在实处并不容易,不过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怕艰难,毫不懈怠,就一定能拿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果。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让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大实惠,就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积极回应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让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奋斗接续,初心不改。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心怀真情,脚踩泥土,把工作做得再细一点、再深一点、再实一点、再透一点,就能为“十四五”民生新篇章描画靓丽图景,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民生发展积蓄更多力量。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