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各民族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在这里,不同的只是民族,相同的却是彼此之间的尊重、平等和爱护;在这里,“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件件贴心的事儿、一个个感人的场面。
这里就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气象路社区,该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4年4月,辖区面积为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318户22020人,少数民族11451人,由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黎族等9个民族构成。
每逢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社区居民都会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共同庆祝,一声问候、一句祝福、一份关爱的心……无不饱含着各民族兄弟的真挚情谊,以礼相待换来的是社区融洽、民族团结、有难共帮的和谐氛围。
今年78岁的蒲占顺是一位孤寡老人,老人身体不好,常年吃药。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联系相关部门帮他办理了“特困供养”和高龄补贴,还经常上门看望老人。一来二去,热心肠的回族邻居便每天主动来看望老人,像对待家人一样。
2016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关心帮助下,蒲占顺老人在西秀水花园小区分配到了一套廉租房。
平时有热情的邻居照顾,加上社区竭力为老人排忧解难,极大地增强了老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隔壁的回族阿娘很热心,每天早晨都会准时敲门来看看我有没有事。到了节日还会给我送来好吃的。社区的工作人员也会定期来看望我,还送来生活必需品,使我这个孤寡老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蒲占顺感激地说。
在竭尽全力解民忧、促团结方面,“爱心公益课堂”也是气象路社区的亮点之一。
在气象小区,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平时只有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孩子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但是每天放学回家没有人辅导家庭作业,成了爷爷奶奶们的“心头病”。
2018年,气象小区在共青团门源县委、教育局支持下,利用小区一间活动室成立“爱心公益课堂”并且安排了专门的辅导老师,周一至周五孩子们放学后,都可以到这里学习。
“爱心公益课堂”设立后,爷爷奶奶们不用每天对着小孙子的课本发愁了,大家心里轻松了不少。他们见到气象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香时总会高兴地拉着她的手表示感谢:“丫头,你们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困难。”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气象路社区与共驻共建单位共同组建“红色大党委”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和协调抓总机构,探索推进“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到温暖民心、稳定民心、赢得民心上。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的主战场。
为此,气象路社区工作人员开动脑筋,借助各种节日,到群众家里入户走访,给大家带去各单位、企业捐助的慰问品,唠唠家常、说说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这几年,门源县在我们社区建了廉租房和保障房,住户大量增加且多是外来人口,流动性比较大,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我们广泛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与协调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问题相结合,与传统节庆文体活动相结合,积极营造邻里和睦、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社区,先后评选出了民族团结示范小区6个、示范楼栋24幢、示范家庭24户。”陈香说。
中介机构发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 人民网西宁8月21日电 (陈晶)近期,有中介机构利用网络等媒介,以青海师范大学的名义发布成人招生宣传信息。8月19日,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从未与任何教育机构合作招生。 凡需参加青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成人学历继续…【详细】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