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 筑牢民生之本

2021年03月05日09: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代表委员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十四五”时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我们有良好基础,有信心底气。

  政策精准发力,就业成绩好于预期

  2020年我国交出一份优异的就业成绩单: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过了900万人的目标任务,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委员说。

  马珺委员表示,“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全社会关心就业、支持就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形成稳就业的强大合力。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正是依托制度优势,我们有力推动复工复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为保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代表说。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就业优先政策的精准支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力度大、靶向准的援企稳岗措施。

  “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举,我们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强化政策供给。”戴元湖代表说,一方面,出台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为企业减负纾困,稳住现有岗位;另一方面,推出线上招聘、职业培训、困难人员帮扶等措施,打通就业堵点。

  精准施策,贴心帮扶,让就业形势逐季好转,稳住了就业饭碗,也稳住了人心。

  保企业稳“饭碗”,保持就业优先政策连续性

  “随着经济企稳向好,今年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马珺委员说,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面临诸多挑战。

  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仍然在15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再创新高。

  马珺委员表示,当前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给今年的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如何稳住就业大局?代表委员认为,保企业才能稳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马珺委员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逆势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向好。

  “2021年,要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政策,通过保市场主体来稳住就业的基本盘。”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阿生青代表说。

  挖潜力创岗位,拓宽就业新空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代表认为,近年来平台化特征的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拓宽了从业者的就业空间。新就业形态凭借大容量、低门槛、高灵活度的特征,成为就业市场的缓冲器。

  优服务强帮扶,筑牢稳就业底线。阿生青代表建议,今年要继续抓好就业援助工作,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等活动。特别是重点对城市困难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就业帮扶。

  开展培训、提高技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代表委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但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凸显,“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满足新型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明显不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委员说。

  破解“招工难”,要存量、增量一起抓。“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许玲委员建议,要大力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方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终身职业教育观念。

  “优化发展环境,增加技能人才供给。”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代表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技能劳动者队伍。

  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西华大学副校长许州代表建议,要运用新技术手段,帮助青年人更好提升就业能力,更快融入就业市场。

  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华晓丽代表说,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加入其中,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完善灵活就业的保障举措。

  曾光安代表说,“十四五”时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发挥我们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我们有良好基础、有信心底气。

  (本报记者李心萍、韩鑫、常钦、孟祥夫、张珊珊)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