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一条有青海特色的开放发展新路

谭梅

2021年03月02日09:34  来源:青海日报
 

  自2013年,青海省积极把融入“一带一路”作为搭乘国家发展战略快车的重要机遇和抓手,全面部署,积极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欧班列”的开通,极大盘活青藏高原有机农畜产品、药材、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资源,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支点,撬动出青海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带外向发展的潜能。但与周边省区相比,青海省的差距仍比较大,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境外投资、中欧班列等主要指标在西北五省区均排名靠后。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更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而这些对进出口贸易尚显薄弱的青海来说,无疑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来自于外贸起点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让我们有了更大发挥空间;挑战则源于对外开放水平和能力的亟待提高。

  那么,青海对外开放发展之路要如何走?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认为,青海省应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遵循,增强危机意识,立足青海的区位、通道、人文、产业优势,按照不唯“高大上”、不搞“遍地开花”的原则,集中有限资源和主要精力,以“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路径,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对外开放发展之路。

  在孙发平看来,青海可以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如:生态农牧业、现代农牧业、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特色生物加工、矿物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产业方面,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工农结合”的合作模式,解决出口什么、进口什么的问题。同时,鼓励青海企业“走出去”,解决投资什么的问题,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友好城市建设,为推动经贸务实合作提供政治保障。

  此外,孙发平建议加快推进格尔木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建设,依托格尔木工业基础,积极向国家申报建设格尔木综合保税区,鼓励格尔木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围绕车辆制造组装、日用百货生产、钾肥生产、食用盐加工、农机具生产等极具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料加工贸易,将格尔木国际陆港打造成我国西部面向南亚、中亚、西亚及欧洲的进出口生产加工制造中心和制造业基地,并积极向国家海关申报设立水果、草业、木材、中藏药材等指定口岸。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坚持内外并举的建设策略,支持格尔木市打造国际商贸集散枢纽,建设海外物流产业园,借助青藏铁路(公路)、格敦铁路、格库铁路、与国内义乌、临沂等小商品制造中心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合作,建设具有多式联运、集散分拨功能和集货、清关、仓储、销售、配送一条龙服务的海外仓,为全国出口企业设立集散平台。

  抢抓机遇、科学布局。未来,伴随着一条又一条国际新航线的开通,各类“对外通道”的建设和开放,青海省各地区发挥资源、区位、民族、产业等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融入大战略,迈向大发展,定能奋力闯出一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青海开放发展的新路子。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