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西宁两会

马海龙:彰显民政情怀 让西宁发展更有温度

2021年02月26日10:16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西宁2月26日电 (蒋莹)2021年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西宁市将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其中发展普惠性养老和互助性养老等民生工程再次得到了市民的高度关注。

2月25日,西宁市民政局副局长马海龙在接受人民网青海频道独家采访时表示,2021年,西宁市作为全国救助+服务试点城市,西宁民政将老百姓分层分类享受社会救助列为年度工作重点,让民生福祉更有力度,让西宁发展更具温度。

爱老幸福食堂守护最美"夕阳" 人民网 蒋莹 摄

聚焦特殊群体。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模式,运用“互联网+”和“12349”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实现精准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到“十四五”末,全面实现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聚焦群众关切。紧紧围绕“一老一小”,积极构建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标本兼治的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健全弃婴和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在‘1+7+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基础上,大力推进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高农村老年之家覆盖率,形成以区域养老中心为枢纽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督制度和评价体系,实施养老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提升规范化水平。到“十四五”末,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达到全覆盖。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和服务供给。在服务供给方面,西宁市民政局通过深化殡葬改革,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节地生态安葬为导向的殡葬服务供给体系。大力弘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理念。落实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制度,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编纂标准地名图录,挖掘地名文化。健全婚姻登记信息部门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婚姻登记工作标准化、信息化。探索开展社会工作公益创投活动,支持街道成立社会工作站,到“十四五”末全市街道社会工作站达到全覆盖。

此外,西宁市民政局聚焦服务能力,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统筹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全面推行民政服务事项“一次受理、一窗办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阳光服务新机制,打造“阳光养老”“阳光救助”“阳光殡葬”。

(责编:刘沛然、甘海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