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方两会观察】

青海:倾尽全力 铸好新开局

刘沛然

2021年02月07日14:56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省级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各地将如何规划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人民网记者走进2021年省级两会,带您一同了解。

1月30日,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人民网 刘沛然 摄

暖阳驱散高原寒意,盛会承载百姓重托。1月29日至2月4日,青海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西宁举行。刚刚过去的极不平凡的一年,青海交出了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振奋的好答卷。

经过五年的奋斗,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全省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600多万青海人深刻体会到——“领袖思想是奋勇前行的根本指引,党的领导是战胜困难的坚强保证,人民至上是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生态保护是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新青海精神是阔步前进的不竭动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青海如何解困,破局,布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新画卷在铺展,共识在凝聚,激情在澎湃。“守护好大美青海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让乡村望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田园乡愁”……于细微之处,一个充满希望、令人向往、催人奋进的新青海跃然而出。

打好“生态牌”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萨呼腾镇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腹地,居住在此的布琼正准备前往分管区域进行定期巡护,他是17211名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中的一分子。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深入推进,布琼与当地很多群众一样,放下牧鞭,从曾经的草原利用者,变身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这只是青海省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谱写青海生态大文章、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一个缩影。

青海地处“三江之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成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裸鲤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只左右……“十三五”时期,青海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把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始终践行着“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庄严承诺。如今的青海大地上,从湟水之滨到三江源头,从青海湖畔到祁连山下,超过60亿立方米清洁水源承载着青海人的豪情壮志滔滔东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在参加黄南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保护好生态,让生态文明之花开遍高原大地。

为了达到“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保护好生态”这一要求,青海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副校长李广斌表示,青海必须承担好“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确立“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是积极的保护”的理念。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青海将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优先作为第一抉择,从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保护好中华水塔、实施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抓好木里矿区和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综合整治、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等五方面,在生态贡献中实现青海价值,在生态责任担当中展现青海作为。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守护好大美青海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正如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所言,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持之以恒,由点及面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标准和境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找准“发力点”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年7月15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每年将向省外输送“绿电”400亿千瓦时,“青豫直流”工程的建设,预计可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150亿元,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880亿元,青海也由清洁能源生产大省迈向输出大省。

青海省境内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青海省能源局供图

这样的成绩,正是青海省扎扎实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生动诠释。

“十三五”时期,青海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预计达到6.5%;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面积扩大到300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保持在百万吨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年旅游人次突破5000万人,收入达到560亿元。

“十四五”起航,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信长星参加青海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经济、工商联界别联组讨论时强调,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青海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品稳增长、着力稳定外资外贸为工作抓手,紧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继续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四种经济形态为主要方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为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条条具体举措让代表委员们激动不已。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斗目标,把青海的条件和优势转化为启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青海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更登加兴奋地说,海南州立足水风光资源、布局建设“新三滩”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步伐将更加坚定。

紧盯“民生观”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家门口随时都有热乎、好吃的牛肉面,自己只要掏1块钱。”家住西宁市城西区的张大爷说,在爱老幸福食堂,他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爱老幸福食堂是青海省西宁市近年来为破解老年人“吃饭难”开展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解决的不仅是老人的“一碗饭”,更打通了高原百姓幸福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西宁市城中区香格里拉社区爱老幸福食堂迎来午餐时光。人民网 蒋莹 摄

民生问题无小事,更无易事。努力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养老、上学、医疗等实事抓起,把群众的需求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回望“十三五”,青海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持续稳定在75%以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健康青海”工程让包虫病等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走在全国前列,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喝上了干净自来水……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方向。“十四五”时期,青海省将继续从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发展更加公平更加高质量的教育、建设健康青海、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几方面入手,努力让各族群众都过上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文化富有的美好生活。2021年,青海将坚持就业优先,兜牢民生底线,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健康青海,繁荣文体事业,实施好五个方面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

对于今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的民生工作成果与规划,青海省政协委员、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祁敬婷深表赞同:“报告让人振奋!特别是‘用情用心用力多办一些造福群众的实事,说到做到,办就办好’的承诺,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站在新的起点,今天的青海各族儿女将继续拿出笃定与坚守,拿出行动和回答,倾尽全力,凝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责编:杨启红、甘海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