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近年来,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用自然的解决方案呵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科学处理湿地与水的关系、湿地与城市的关系、湿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奋力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应从关注要素向关注要素之间关系转变。2018年东营近海海域水质优良率为34%,2019年为43.3%,2020年预计有大幅提升。水质的改善,得益于我们摈弃过去的单向治理思维,抓住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自然关系,科学制定湿地保护等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到生态治理地上和地下结合、陆地和海洋统筹,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应从关注目标向关注过程转变。2019年以来,我们通过地形整理,打通河流水系、湿地之间流路,实现雨洪水的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破解了城市内涝问题。生态治理没有统一的模式,相比于传统的“人类引导,自然助力”修复方式,“自然引导,人类助力”方式更能给予自然休养生息的时间。近年来,我们打破思维局限,向自然学习,从中获得启示。坚持用生态的举措治水兴水,做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大文章,推动治污水、分雨水、纳洪水、排涝水、用中水、节黄水“六水共治”。按照“雨水就近入河”“多建河道、少建管道”“多建植草沟、畅通道桥与水系连通渠道”等思路,筑牢安全、自然、现代化的水灾害防治体系,实现“中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将中心城内涝设防标准从整体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超五十年一遇,无内涝城市基本建成。
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应从基于技术向基于自然转变。在盐碱地治理中,过去往往采取工程方法,不仅资金投入大,且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如今,我们依托生物工程技术,培育适应盐碱地的动植物,实现由“地适应种”到“种适应地”的转变。在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中,无论是地形修复塑造,还是植物动物保护,我们都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依据生态系统恢复力大小,选择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人工重建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整个生态修复。在湿地城市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小区和湿地生态廊道、小微湿地精品,打造东营“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把田园生活引入城市,把鸟语花香引入城市,让市民更好地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尊重自然,就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实践课题,在全东营树立取法自然的思维方式、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依法科学的治理方式,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时尚和市民自觉。
(作者为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
持续加强部署指青海省防汛工作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近期青海省仍有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依然可能发生。为全面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省应急厅及时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听取各地雨情、水情、汛情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详细】
争取落实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6.6亿元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青海省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8项,总投资8.1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5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32亿元。这批项目的安排,将有力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