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优化调整机构全部挂牌成立 近日,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期间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优化调整的共和管理分局、刚察管理分局、海晏管理分局,青海湖综合行政执法协调督导局,以及江西沟、黑马河、泉湾、小泊湖、沙岛、哈尔盖6个保护站全部挂牌成立。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专门安排部署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期间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青海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争春”提速 四月临近,青海大地新绿渐发,春意渐浓。3月28日,华电海西德令哈5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来自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80余名项目施工人员乘着早春时光,锚定工程建设目标,全力推进施工进度,积极服务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瀚海湿地 水土丰泽万物春 春意渐浓,德令哈市50公里外的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冰雪渐融,美丽恬静的湖泊画风灵动、诗意盎然。栖息于湿地中的天鹅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分外娇美,它们不停地在水里嬉戏鸣叫,时而低头觅食、时而翩跹起舞。…
尖扎:万人会战拉开春季造林绿化热潮 自3月24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组织万人全面开展2023年国土绿化,掀起春季造林绿化热潮。 今年尖扎县将以义务植树活动为契机,倾力营建民族团结林、巾帼林、援青林等“主题林”,全面完成国土绿化3.6万公顷,并以此为基础,因地制宜选择林种树种,扎实开展植树种草增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绿化行动。…
玉树: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三连增” 玉树藏族自治州林草系统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核心,以“林草长制”为抓手,靶向施策,多措并举,全面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州草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9年的61.57%增长到2022年的62.31%,实现“三连增”,年均增长0.25%。 近年来,玉树州结合国家草地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区域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并采取退牧还草、退化草地治理、草原鼠虫害防控、黑土滩治理等综合措施,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累计治理黑土滩10.58万公顷,鼠害防控262.6万公顷,虫害防控36.68万公顷,全州草地生态环境呈良好发展趋势,有效提升了草原生物多样性。…
陈刚: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原标题: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陈刚主持并讲话 吴晓军讲话 3月28日,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精神,全面总结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及2022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特别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进展情况,分析任务形势,研究相关实施方案,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
青海重拳出击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黑手 3月27日,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按照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等十一部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日,由青海省林草局牵头,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委政法委、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西宁海关、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民航青海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为期3个月的代号为“2023清风行动”,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 各部门联合行动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和分工,强化了部门间的协作,努力形成执法合力。…
“中华水塔”水源涵养能力在增强 青海省是黄河、长江及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在第36届“中国水周”之际,记者走访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了解到,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呈现递增趋势,同时,水源涵养能力在增强。…
青海计划完成国土绿化26.67万公顷、防沙治沙8万公顷 原标题:今年青海计划完成一大批林草重大开复工项目 计划完成国土绿化26.67万公顷、防沙治沙8万公顷 2023年,全省林草系统将计划组织实施营造林、退化草地治理、湿地保护修复、防沙治沙等生态治理项目和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草科技推广等一大批林草重大开复工项目,截至目前,已落实项目投资43.5亿元,计划完成国土绿化26.67万公顷、防沙治沙8万公顷,开展4个省级“森林城镇”和6个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 2022年,青海省林草系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海南州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林草重大工程,完成国土绿化35.03万公顷,其中,完成营造林17.8万公顷,完成草原生态修复17.23万公顷。…
西宁出台方案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民网西宁3月24日电 近日,西宁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立足西宁实际,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施,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融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调查,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达到全市国土面积的2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小于80%,探索开展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监测工作,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效保护率达到国家要求,湟水河、北川河等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得到明显改善,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稳步增加,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