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3日电 (记者寇江泽)记者近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多个。
我国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初步建立起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十三五”期间,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5处,新增国家重要湿地29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青海省实施“六严禁” 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要求,近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青海省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工作方案》通知,坚决防范和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提…【详细】
青海省开展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对市州、 省直单位、工业园区2020年度工作成效评价 为多维度评价各地各单位工作实绩,在青海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闭幕后,青海省组织开展了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对市州、省直单位、工业园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20年度工作成效评价,旨在了解和掌握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对各地各单位工作实绩的认可度、满意度…【详细】
青海省科技厅为可可西里所辖五个保护站配备光伏供热供氧设备 2020年12月29日,青海省科技厅分别为可可西里管理处所辖的不冻泉、索南达杰、五道梁、沱沱河、卓乃湖等保护站配备了光伏供氧设备,并在卓乃湖保护站举办了供热供氧设备交接仪式。 据了解,可可西里地区五个保护站平均海拔均在450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