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球之肾” 共享生态福祉 人民网西宁2月2日电 (况玉)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这也是国家《湿地保护法》实施后的第一个世界湿地日。为宣传青海省和西宁市湿地保护成效,推进湿地休养生息,2月2日,青海省市林草部门在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共同举办“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
玉树隆宝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人民网西宁2月2日电 (况玉)2月2日,在杭州举办的2023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宣传会场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布我国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青海省玉树隆宝滩湿地位列其中,为青海新增了一张“国际生态名片”。 据了解,2022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规定:“本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与修复换得一江清水向东流 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 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 青海是湿地资源大省 湿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2.64% 澜沧江网状水系。张皓芃摄 具体来讲 青海含河湖库等水域湿地面积为712.39万公顷 湿地类型有内陆滩涂、沼泽地、沼泽草地 以及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 坑塘水面(不含养殖水面)、沟渠8类 扎陵湖。…
生态摄影家焦生福的高原情怀 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首席签约摄影师焦生福就是用他的第三只眼——镜头,默默记录高原上的山川风貌、生灵万物,用一种博大的情怀,融入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体悟生灵世界的原生形态。…
青海五项措施推进新阶段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 2月1日,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该厅深入学习贯彻全省“两会”精神,锚定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路径和“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要求,以五项措施扎实推进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 坚持保护优先,加强水生态保护治理。…
携手共谋黄河大保护 1月3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签署了《共同推进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意见》,共同谋划黄河流域与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工作。 据悉,双方将依托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等工作,共商共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工作机制,推进工作合作、业务交流、科学研究、信息共享;加强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已有数据资源、科技资源、技术成果等的信息共享,促进资源互补;共同致力于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推动黄河源区敏感生态保护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推进与源区功能保护相适应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形成,确保黄河流域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
青海湖连续两年开展全国越冬大天鹅同步调查 近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完成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署、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承担的全国越冬大天鹅种群数量、栖息分布、环志情况、疫源疫病监测等内容的调查工作,这是连续两年参与全国越冬大天鹅同步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青海湖全域内共监测记录到大天鹅667只,主要分布于青海湖切吉河口、泉湾区域,种群数量达到去年同期的2倍。…
扛牢政治责任 下足绣花功夫 细化完善措施工工整整完成好三年行动方案收官各项任务 1月29日,青海省副省长刘涛先后深入木里矿区江仓1号、4号井调研种草复绿区管护保育、草场利用及补植补种补肥情况,并召开现场调度会,传达省委主要领导关于木里矿区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通报进展情况,部署整治工作。 刘涛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木里矿区综合整治,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相关地区部门对照三年行动方案和中央工作组两次“回头看”要求,团结一致、发挥优势,做了大量工作,推动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西宁市空气质量 稳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1月30日,记者从西宁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2年西宁市空气质量总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优良天数为338天,优良率为92.6%,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和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全市空气质量稳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西宁市从对雾霾成因的探究到源头减排,从靶向治霾到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得益于全市上下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