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青海:探秘江源 只为更好守护 原标题:开展水资源监测、分析气候变化,2024年江源综合科考—— 探秘江源 只为更好守护 一场雨过后,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的通天河水流湍急,直门达河段,随着来自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水环境所等科研单位的科考队员对悬移质泥沙和河床沉积物、浮游生物等样品的取样,2024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拉开帷幕。 穿越茫茫的青藏高原腹地,科考人员深入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地区,对河湖水文、河道河势、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土流失、冰川冻土等进行全方位“体检”。…
壮观!可可西里藏羚羊进入迁徙高峰 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获悉 日前,可可西里藏羚羊已进入迁徙高峰期 随着迁徙高峰期的到来 藏羚羊“过公路”成为青藏公路沿线的一道独特风景 雌性待产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可可西里五道梁路段 通行此处的汽车也都主动停下来耐心等待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高原精灵” 藏羚羊迁徙是世界范围内气势恢宏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 据了解,每年 来自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的雌性藏羚羊 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产仔,结束后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 为做好藏羚羊迁徙期间的保驾护航工作 可可西里管理处安排工作人员 采取短暂交通管制、禁止鸣笛、巡护救助等措施 为藏羚羊迁徙产仔保驾护航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技4600米以上 它不仅是青藏高原唯一一处世界级自然遗产,还是藏羚羊的重要栖息地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的保护 可可西里地区的藏羚羊数量 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万只增长至现在的7万余只 (图片均由可可西里管理处提供).…
万物共生|每一个生灵都与众不同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家园。近年来,青海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和实践工作,许多珍稀濒危生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人民网西宁5月14日电 (陈明菊)5月14日,本网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近日,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编制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以下简称《标准》)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据悉,《标准》已通过专家组验收,择期发布。…
青海全面掌握黑颈鹤种群数量及迁徙路线 人民网西宁4月30日电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22年开始,青海省林草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黑颈鹤研究团队、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通过卫星跟踪并结合动物生态学中的标记重捕法等研究方法,对青海省分布的黑颈鹤等3种鹤类进行了调查研究。 黑颈鹤。…
青海西宁:2000余个入河排口都有“身份证” 春临高原,湟流春涨,润泽河湟万物。 近年来,湟水河出省境断面平均水质均保持在Ⅲ类,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青海湖融化面积已达湖体总面积十分之一 人民网西宁4月2日电 (张莉萍、王喆、杨浩)记者从青海省气象局获悉,截至3月30日,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整体融化面积已达湖体总面积的10.2%。 据悉,2024年1月14日,青海湖完全封冻。…
青海全面完成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工作 3月19日,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传来消息,自2023年青海组织开展全省境域内的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7758块森林、草原、湿地样地和8965个图斑监测任务及数据库建设,其中森林样地5821个、草原样地1532个、湿地样地372个、荒漠化样地33个。 “此次调查监测工作结合传统的样地调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识别、高清晰卫星影像遥感判读、综合监测外业采集系统、‘国土调查云’举证软件、无人机辅助核实等先进技术,完成了100%县级自查、20%省级复查、0.5%国家级的三级检查,确保全过程调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