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职工工间操大赛暨锅庄舞交流展演活动在西宁开幕 人民网西宁9月17日电 (顾斐菲)9月17日,2025年“中国梦·劳动美”全国职工工间操大赛暨锅庄舞交流展演活动在青海体育中心开幕。本次活动旨在落实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创新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
西宁市城北区北川河西路与济湟路顺利打通 人民网西宁9月17日电 (况玉、实习生马司宇)近日,为积极响应西宁市城北区委区政府关于城北区道路疏堵保畅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打通城北区交通梗阻,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主动作为、多措并举,于17日顺利完成北川河西路与济湟路的路面打通工程。 北川河西路与济湟路路口现状。…
在昆仑山“金腰带”上绘就“绿画卷” 近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联合青海省矿产开发学会,开展“践行‘两山’理念,书写绿色答卷”绿色矿山万里行采访活动。探矿山、访企业……记者一路追问,一路感悟,了解青海如何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修复工作,如何协调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问题。今起,本网将推出系列报道…
昔日采坑 今朝“翡翠” 近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联合青海省矿产开发学会,开展“践行‘两山’理念,书写绿色答卷”绿色矿山万里行采访活动。探矿山、访企业……记者一路追问,一路感悟,了解青海如何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修复工作,如何协调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问题。今起,本网将推出系列报道…
青海贵德:生态修复激活乡村“绿色动能” 九月的秋风拂过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美誉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此处,黄河如碧绿绸带在峡谷间舒展,水清得能瞧见河底卵石。不远处的黄河一级支流农春河也添新颜:淤塞河道已疏通,岸边杂草换成错落灌木、果林与生态乔木,水鸟掠水而过,留下的痕迹化作圈圈涟漪。…
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成果发布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记者赵晓霞)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5日在京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文章,引发对青海黄河源发现的一处刻石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之后,国家文物局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石刻本体与赋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
人民日报看青海 | 河源石能言 文明迹可见 原标题: 青海发现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河源石能言 文明迹可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尕日塘秦刻石近景。陈晓良摄 侯光良团队在现场研究辨认。…
人民日报记者实地探访——扎陵湖畔,昼夜守护刻石 原标题: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 扎陵湖畔,昼夜守护刻石 8月下旬,记者前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采访,从县城往西进入扎陵湖区域,远远可见湖周边已拉起警戒线,由地方派驻公安干警、文物管护员进行24小时轮驻轮护刻石。 克服低温缺氧等困难,24小时现场值守 据介绍,玛多县协调公安机关和文旅、文物部门干部职工,克服刻石所在地低温缺氧、无水无电、无通信信号等困难,自6月9日起24小时现场值守,设置了临时性保护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