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鄉村振興在青海|一菇一業一鄉人

賈 泓
2023年05月24日09:21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菇一業一鄉人

  工作人員正在採菇。 青海日報記者 賈泓 攝

  5月22日,在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李家山村的食用菌種植示范園種植車間,陽光透過溫室大棚的遮陽網變成更為柔和的散射光,將高標准溫棚照得明亮溫暖。溫室內,147個7層的架子分兩列整齊排開,近10萬根填充著木屑與麩皮的褐色菌棒在架子上一個挨一個擺放著,菌棒上生長出一朵朵大小不一的香菇,像一把把撐開的傘花,在“傘”的頂部“開”出好看的花紋。

  採菇工作人員蔡恆蓮站在架子前,熟練地拿起一根菌棒並翻面,菌棒上香菇的傘底盡收眼底,她快速的篩選、採摘已經開傘的香菇,將菌棒放回。幾乎沒停頓,再按順序拿起緊挨著的菌棒……2公斤多重的菌棒在她的手裡上下翻飛,格外輕盈。隻一會兒工夫,蔡恆蓮腳邊的籃筐裡就裝滿了鮮嫩的蘑菇。她拿起其中一個“完美”的香菇說:“你看,我們的香菇與市場上常見的香菇不一樣,頂部會裂開很多花紋。我第一次在棚內見到的時候,驚訝了好久!”

  為什麼這裡的香菇如此美貌?李家山農稷協作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平笑著說:“這是花菇,是香菇中的極品。我們嚴格控制棚內溫濕度和菌棒濕度,降低花菇的水分,提高營養價值。這樣生產出來的花菇,‘爆開’的花紋更好看,品質也更高。”

  離開種植車間來到園區內,7棟白色牆體的種植車間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壯觀。李家山鎮黨委書記李增玉介紹,2021年,李家山鎮實施了食用菌種植示范園建設項目。示范園佔地5.97公頃,新建食用菌培種擴繁車間1棟、設備用房1棟、高標准溫棚7棟,並配套示范園建設所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其中食用菌菌袋生產車間1260平方米。不僅如此,李家山鎮還以“第三方國有獨資公司參與鄉村振興”的發展理念,注冊成立農稷協作建設有限公司,以“黨委引導、企業運作”的新模式,積極打造國有獨資公司助力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平台。

  李家山選擇發展食用菌種植,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來自河南省的技術員楊仁亮說:“這裡夏季氣候涼爽,有著食用菌種植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站在一旁的魏建平指著展板上李家山鎮航拍圖說:“李家山鎮種植食用菌歷史較長,2000年開始至現在,僅食用菌合作社就有6家,散戶更是散布全鎮,部分合作社及務工群眾均已具備相對成熟的生產技術和銷售基礎。值得一提的是,佔青海食用菌市場40%份額的我省最大食用菌經銷商周召榮,也是我們能人回鄉的模范代表。”

  有資源、有技術、有銷售渠道,食用菌產業在李家山迅速生根發芽結果。2022年4月,實行工廠化生產的示范園正式投產,到目前已累計生產香菇菌棒80萬袋、姬菇菌棒6萬袋,已產出香菇、姬菇80噸,開啟了打造李家山食用菌產業強鎮、創建雲谷川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助力鄉村振興的新發展模式。

  生產菌棒、消毒、種菌、發菌,今年元旦剛過,示范園第一批香菇菌棒就“上崗”了。棚內溫度18℃、濕度60%,適宜的條件下,完成“養菌”的菌棒很快到了開袋時間。工作人員將包裹在菌棒外部的白色袋子拆下,就可以看到包裹在內部薄膜下的菌絲靜待出菇。5月初,第一茬香菇出菇,隨著大大小小的香菇在菌棒上爭相生長,種植車間內蘑菇的香味也越來越濃郁。

  滿架的香菇將生產車間裝扮成了蘑菇的棕色,穿梭期間宛若夢境。李家山鎮副鎮長賈延雲常年往返示范園,對這些蘑菇格外熟悉:“因為菌棒上架時間的不同,示范園會在今年7月達到滿產。一個菌棒可以產4到5茬約0.9公斤的香菇,菌棒發菌需要6個月,出菇採收期也在6個月左右,一批菌棒擺上架子后,下一茬菌棒馬上就能生產,等前一批菌棒基本採摘完后,后一批菌棒能立馬出菇,這樣就實現了循環生產。”

  小小香菇,早已成為鄉村振興大產業,成為一方群眾的新希望。李家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馬建明說:“示范園的香菇目前以批發銷售為主,投產以來已經實現產值超100萬元,食用菌種植示范園運營收益將用於擴大再生產、扶持本轄區內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防貧濟困、發展公益事業等。而且,在前期的項目建設中,累計帶動務工400余人次,人均工資5000元以上﹔投產后,生產種植中吸納30多名當地農民工務工,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未來,食用菌種植示范園會繼續增加就業崗位,吸納當地農民120人次務工,人均增收1.5萬元。”

  家住李家山村的趙永月在示范園投產后就成為這裡的員工,無論是裝菌棒、為菌棒注水,還是採菇,都難不倒她。每天早上她都會騎上電動車出門,不到5分鐘就到達示范園,穿上工作服,走進車間。她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有了固定收入。她滿臉笑容地說:“每天的工資有120元,平時加班還有加班費,工作期間有一次漲薪,每天都很有干勁兒。”

  午休時間結束,趙永月離開了已經完成當日採摘的五號車間,前往三號車間繼續自己的採菇工作,她說:“那裡還有很多漂亮的香菇在等著我呢!”

  而在種植四號車間,車間內白色的菌棒上隻剩下零星的剛剛生長出的一叢叢很小的姬菇,幾位工人正在去除採摘下的姬菇多余的根部並裝袋。小小食用菌即將載著希望出發,被送往西寧市各級蔬菜批發市場,再送到市民的餐桌上,用舌尖上的菌香講述李家山鎮一菇一業一鄉人的鄉村故事……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林蔭下有一位社區居民喜愛的“楊阿姨”
  5月17日,當62歲的林繼唱住進養老院,拿到養老院發放的日用品時,他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留下了眼淚。“我沒有子女,老伴也去世了,沒想到‘楊阿姨’能把我送過來,讓我享受到這麼好的待遇……” 林繼唱口中的“楊阿姨”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林蔭社區黨支部書記楊原。…
鄉村旅游嘉年華開啟西寧鄉村旅游季
  人民網西寧5月18日電 (甘海瓊)游鄉村美景、品鄉村美景、賞民俗文化、享田園風情,5月18日,2023年西寧市鄉村文化旅游嘉年華啟動儀式在五星級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湟中千紫緣農業科技博覽園順利舉行,拉開全市鄉村文化旅游嘉年華系列活動序幕。 活動現場,西寧市大通縣、湟源縣和湟中區的旅游推介官推出各自縣區極具魅力的鄉村旅游10條精品線路,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多出游選擇。…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植被覆蓋度增加
  人民網西寧5月18日電 (況玉)5月1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與青海省氣象局聯合發布《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公報(2022年度)》(以下簡稱《公報》)。《公報》對2022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現狀進行了監測與評估,主要涵蓋近十年氣候變化特征、水資源狀況、植被生態現狀以及國家公園試點前后生態綜合質量變化等內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