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臨大數據, 相融同歸緣何在?

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內的智慧功能中心航拍圖。 青海日報記者 洪玉杰 攝
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內的數據中心外觀。青海雲谷大數據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供圖
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區數據中心機房。青海雲谷大數據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供圖
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內的智慧城市數字管理平台。海南州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供圖
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當這兩項世界級“榮光”屬於海南藏族自治州時,世界影響力和關注度提升的背后,是海南州乃至青海省清潔能源產業的崛起和壯大。
作為我省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之一,在一系列發展戰略、政策機遇的“加持”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優勢更加突出、效益更加明顯,也正帶動著關聯產業並軌同進,以綠色、低碳為主旋律,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將目光聚焦於海南州,這裡是我省清潔能源“主產地”之一,產業基礎堅固,綠電資源充沛。充分發揮產業的比較優勢,大數據產業也正不斷壯大,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在產業耦合中釋放著效益最大值,全國首個以100%清潔能源運營的數據中心在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上線,清潔能源與大數據在差異化優勢中互濟互補。今天跟隨記者一起,探秘清潔能源與大數據產業如何在同與不同中向優而進、相融同歸。
依托綠電優勢,
清潔能源“+”出更廣空間
走進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造型獨特的智慧城市功能中心拔地而起,正以恢弘氣勢展現著大數據產業向上攀登的活力。站在產業園規劃圖前,青海雲谷大數據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賀棟才娓娓道來:“目前產業園一期已上線,二期和三期工程正加快建設中,二期項目爭取於今年底完成主體。”同時他還介紹了前后三期項目建設方式、發展方式的差異化優勢。
無論是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還是大力推進大數據產業,都彰顯著青海主動求變求新的堅定決心。於海南州而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黃河上游前端重要生態節點,加快構建資源協同、主體協同、區域協同的數據產業生態體系至關重要。無形中,海南州大數據產業搭乘上了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快車,當綠電優勢即顯為企業的成本優勢,多家企業把發展目光轉向了青海湖之南的這片投資熱土。
“風好水豐光足、地廣價廉宜建的資源優勢,助推海南州清潔能源產業基地規模持續擴大,目前海南州地區年清潔能源發電量達400億千瓦時,綠電消納空間巨大,為發展大數據產業提供了穩定的配套電源,有效降低了能耗成本。”海南州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信息化科科長馬咸萍介紹。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海南州主動擁抱數字變革,推動清潔能源產業與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堅固的能源產業基礎,為發展大數據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多能互補”綠電供應體系支撐,而直接帶來綠電的供應和成本優勢,為100%清潔能源運營夯實了產業支撐。
正如賀棟才所言:“良好的戰略縱深和極具成本優勢的土地,而且海南州集水、風、光發電於一體,特別是水光互補發電對於峰谷峰平的調節可以保証穩定供電。”
瞰海南,集光伏、光熱、風電、裝備制造、電力基礎設施智能化運維為一體,初步形成水、風、光、儲、熱“五位一體”清潔能源發展新格局﹔“千萬千瓦級生態光伏發電項目”成為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青豫直流”特高壓輸電線路成為世界首條清潔能源輸送通道並實現100%清潔能源穩定運行。
不僅是清潔能源發展之下的綠電優勢,海南州的氣候優勢和區位節點優勢也十分突出。馬咸萍告訴記者,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所在地年平均氣溫為4攝氏度,冷涼干燥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大幅降低數據中心服務器冷卻綜合能耗,而且海南州年平均電源使用效率(PUE)值為1.2以下,在IT負載能效方面獨具優勢,可有效提升能源到算力的轉化效率。
在此基礎上,海南州還是國家戰略災備的優選之地,且全面啟動建設的海南州至西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連點的直達傳輸,將為主動融入“東數西算”“東數西儲”國家布局奠定基礎保障。
產業互濟互補,
數字經濟撬動發展新支點
走進華為——海南州大數據中心,模塊化數據中心整齊排列,龐大的數據資源在這裡匯聚,以便利用者們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挖掘。
2017年,海南州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推進建設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標志著海南州在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化發展方向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20年,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一期)投運暨華為海南州大數據中心上線,成為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運營的數據中心。
當產業從地方經濟上升到國家層面,進而融入到國家戰略布局,“新能源+大數據”組合式發展在泛共和盆地被生動詮釋,這是海南州搶抓政策戰略機遇,主動在發展中進位的成果。地處三江源自然生態保護和青海湖自然保護腹心區域,生態之重從一定程度上倒逼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轉型,生態保護優先理念貫穿於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近年來,海南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部署,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整體建成后機架總規模將達10萬架可容納133萬台標准服務器,可年就地消納電力60億度,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明顯減少,對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作用明顯。”馬咸萍如是說。
將大數據產業作為海南州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全力打造,緊緊把握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新方向和新變化,結合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和泛共和盆地區域協調發展機遇,目前海南州在用和在建數據中心8個,機架規模可達31149架。其中,海南州超算暨雲計算(數據)中心、綠色低碳大數據中心+能源一體化項目一期均為大型數據中心,預計到今年年底數據中心發展初具規模。也正是基於以上基礎,海南州被納入全省“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兩大核心集群之一。
“隨著數據中心的建設,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將不斷完善,規模擴大直接帶來用戶群體增多,進而帶動產業做大做強。”賀棟才告訴記者。
大數據產業發展對於地方發展最直觀的便是數字化的應用。依托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海南州數據資源匯聚穩步推進。在全省率先整體推動州縣兩級共建新型智慧城市,建成基於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的“雪亮工程”、電子商務、智慧旅游等數字管理平台,並依托“雲藏”搜索引擎,建成國內最大的藏文電子圖書館和藏語信息互聯網窗口。
與此同時,傳統產業發展也搭上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行業智慧應用正加速普及,共和、貴德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及共和農科眾創空間建成,貴南、興海牦牛藏羊和同德青稞原產地質量追溯試點穩步推進……一批智慧應用正加速重點領域“業務數據化”向“數據業務化”轉型升級。
聚焦“雙碳”目標,
雙產賦能逐“綠”而進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引擎,大數據對於改造提升舊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具有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大數據發展、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背景下,戰略機遇、政策紅利疊加釋放,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兩大產業實現同頻同振、互補互興,將為海南州乃至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前不久,印發的《青海省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從構建綠電供應體系、建立綠電收益共享機制、開展綠電交易和溯源認証等方面“開”出了綠電保供政策。《青海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將發揮清潔能源優勢,著力推動數據中心與清潔能源、“雙碳”工作融合發展。
在海南州,清潔能源和大數據產業正以園區集聚實現規模化、效益化發展,在問及清潔能源產業和大數據產業之間如何找尋耦合發展時,賀棟才告訴記者,后期發展中將積極打造清潔能源智慧運維中心,積極引導企業強化數字化建設,實現對清潔能源產業關鍵數據的實時監測,並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從一定程度上推動產業之間縱向相通、橫向相連高效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撐。
積極推動大數據+清潔能源產業融合發展,聚焦政府、企業和民眾需求,海南州將開展能源大數據智能分析和價值挖掘,構建能源大數據產品和服務體系,服務政府治理和科學決策、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發電側數字化進程,實現清潔能源運維向遠程數字化模式轉變。
立足當前發展實際,發展大數據產業,也將成為打造泛共和盆地崛起的新增長極。但產業發展也面臨著尚未形成電價“窪地”,綠電認証、綠電溯源等配套措施不明確等需求。著眼“十四五”乃至更長遠時期,聚焦“雙碳”目標,發展大數據產業成為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推進綠色循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展望未來,對於海南州而言,建設大型、超大型綠色數據中心將有利於構建“清潔能源+大數據”發輸用一體化零碳循環運營模式,創建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破解“棄風棄光”問題,支撐大數據產業用能成本降低。
同時,大數據能夠有效整合發電、輸電、售電、用電、設備供應、技術服務等清潔能源企業,打通省內外能源上下游全產業鏈,使各方數據分析結果與用能需求充分對接,實現信息流與能量流融合互通。
著力揚優勢、攻難點、補短板。海南州將在重點實施基礎設施、優化網絡環境基礎上,加快實施覆蓋廣泛產業園和大數據園區的增量配電網項目。同時將突出重點,緊盯大數據園區二期、三期項目,促落地、抓運營、建樣板,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統籌兼顧推進大數據產業提檔升級,加快建設“東數西算”核心集群。在馬咸萍的介紹中,清潔能源產業與大數據產業相融同歸的“海南路徑”愈發清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林蔭下有一位社區居民喜愛的“楊阿姨”
- 5月17日,當62歲的林繼唱住進養老院,拿到養老院發放的日用品時,他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留下了眼淚。“我沒有子女,老伴也去世了,沒想到‘楊阿姨’能把我送過來,讓我享受到這麼好的待遇……” 林繼唱口中的“楊阿姨”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林蔭社區黨支部書記楊原。…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