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索加”快速邁上幸福路

施工隊正在認真測量數據。 索加鄉供圖
索加鄉,地處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西部,是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700多米,高海拔,再加上常年嚴寒和惡劣的自然氣候環境,這裡一度被稱為“天邊的索加”。
去年十月,一條嶄新的柏油路在治多縣城與索加鄉之間建成通車,新路通車不僅大大縮短了行駛時間,也為索加鄉百姓快速邁上幸福生活鋪就了陽光大道。
“我今天要去縣城找合作伙伴商量一下今年的牛羊生意,今年,我們計劃要‘大干一場’。”三月的最后一天,香巴開著自家的皮卡車行駛在嶄新的公路上。
香巴是索加鄉牙曲村的村民,從小就在這裡生活長大,說起他印象裡的家鄉,他的臉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索加以前一直都是搓板路,去一趟縣城車裡、身上、鼻子裡全都是土,每次去辦事都感覺要花費很多精力,就算是去縣城賣自家的牛羊,有時也會因為惡劣的路況半路折返,隻能等別人來收購,這樣我們的買賣就會變得很被動,看著自家的牛羊賣不出好價錢,大家心裡都很難受。”
2018年7月,公路開建,歷時四年多,施工單位和修路工人克服身體和心理上的種種困難,面對惡劣的施工環境,用過硬的技術與堅定的信念將一條致富路、幸福路,修到了群眾家門口,讓“天邊的索加”變為“身邊的索加”。
“現在,路修通了,去一趟縣城隻需要三四個小時,我一天跑一趟來回都完全沒問題,去辦事時在柏油路上開車,感覺心情都變好了。”香巴開心的笑容發自內心。
不僅如此,索加鄉的鄉親們看病、上學、出行等等各個方面都變得越來越方便了,對於他們來說這條路不僅僅是修在了索加,而更是修到了他們的心裡。
“我的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也慢慢不如之前了,我想帶她去縣上的醫院做個全面檢查,現在路修通了,我們花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能在縣城看上病了,真是太方便了。”索加鄉老鄉多杰一手拿著體檢報告一手扶著他的母親開心地說。
其實像香巴、多杰一樣因新路受益的牧民群眾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索加鄉鄉長羅沙開周對此深有感觸:“現在的新路不僅寬闊平整,而且還不怕積雪。我們索加鄉地處偏遠,這條路就像是我們的‘生命線’,群眾出行、看病、做生意等等事無一不需要這條新路,再加上路修好了,也能更好地推廣我們‘紅色+生態旅游’項目路線,方便全國各地的朋友們來我們索加做客,感受紅色文化。”
除此之外,在施工隊修路期間,參建人員與索加鄉群眾之間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
“兄弟,你最近怎麼樣,我寄給你的酥油收到了嗎?”索加鄉村民旦增開周正拿著手機在給自己的好朋友汪四紅打視頻電話。汪四紅是來自大通縣的漢族施工隊員,旦增開周就是他在修路期間認識的好朋友。
“我記得施工隊剛來時根本吃不慣曲拉(奶渣),喝不慣當地酸奶,也不懂我們本地的一些習俗,就是一個典型的‘外鄉人’。剛開始時大家都盼著公路能早點修好,大家就經常去工地看看施工進度,一來二去村民們和施工隊就很熟悉了。”旦增開周回憶起了項目剛開始的場景。
有時施工隊幫牧民們簡單修修汽車,有時牧民們也來施工現場幫著干干活,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相處融洽,經歷時間的磨合,施工隊與索加鄉干群成為最親近的家人。在任務完成后他們把工區的所有板房捐贈給當地群眾,同時還在牧戶家中房屋的搭建上給予了技術上的支持,一些板房還讓讓牧戶當做倉庫和車庫使用,他們用真情和行動描繪了一幅幅民族團結進步的美麗畫卷。
“現在我和汪四紅就像親兄弟一樣,時不時都會互相打電話問候,我們的這段友誼是這條公路帶來的,我也希望我們的友誼能像這條公路一樣,一直存在下去。”旦增開周挂斷電話感慨道。
“紅色索加”“可可西裡堅守精神”,在這片土地被發揚光大,新修的路為其注入新時代的新內涵,一代代人也將會繼續在這條路上書寫奮斗造就幸福的新故事,天邊的路,連著一群追趕幸福的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玉樹: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野生動物頻頻“出圈”
- 雪豹、金錢豹等旗艦物種在玉樹同框出現﹔野生歐亞水獺在玉樹市扎曲河畔“嬉戲打鬧”……近年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頻頻因為或萌態十足或野性滿滿的野生動物“出圈”,這恰好是生態環境向好的見証。 玉樹是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的發源地及水源涵養區,“三江源水源地”入列“中國好水”。…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