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他們向世界發出“玉樹之約”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暮春三月,穿著厚實的毛衣,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還是覺得有些涼意。駕車駛出玉樹市區沿巴塘河順流而下,一側是坡度近乎直角高聳入雲的山巒,另一側是水流湍急奔涌不息的河流,盯著司機緊握方向盤的手,突然理解了“海誓山盟”。
在一個拐彎后,眼前突然開闊——在這裡,巴塘河與通天河交匯,奔涌千裡后匯入東海。或許每個外鄉人看到這樣壯美的景象都會激動地手舞足蹈,但這在玉樹州、在三江源區,只是再“普通”不過的絕美。
夏日通天河。人民網 劉沛然攝
“三江同源而殊途,方成氣象萬千。”一位在青海工作多年的媒體前輩曾在酒后感慨,一定要多去玉樹州看看,那裡兼具歷史縱向的深度和地理橫向的廣度。
2023年3月,基於當地獨有的自然景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碩的生態保護成果,《玉樹州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首選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與《玉樹州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促進條例》《2023年重點支撐項目任務分工方案》《玉樹州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惠企惠民50條措施(試行)》等法規性、指導性文件正式發布。
玉樹州正舒展雙臂,向世界發出邀請。
《方案》“出爐”:玉樹州的奮進之路
2010年4月14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打破了青海玉樹往日的寧靜,一瞬間數萬人無家可歸。十三年后的玉樹,房屋悉數重建、道路暢通無阻、處處生機勃勃。
但2022年,玉樹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僅72.27億元,為青海省倒數第二,且增速低於青海省平均水平。
經濟總量小,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問題突出,對比其他地區發展差距依然明顯﹔整體營商環境不優,消費能力總體較弱,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玉樹州山常綠、水常清,但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還沒啟動。
玉樹風光。人民網 劉沛然攝
打造特色支柱產業,玉樹州該選哪條路?經過數年實地調研、專家論証、資料查閱,2022年10月,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首選區的想法開始在玉樹州委州政府醞釀。
作為《方案》執筆人之一,玉樹州委宣傳部一級主任科員陳瑞一開始充滿疑慮:“把玉樹打造成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首選區?感覺還沒有學會走就要跑了。”陳瑞坦言,由於玉樹州旅游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一開始大家基本都沒什麼信心。
“后期,州委、州政府召開了多次籌備會議,我們越查資料、越思考,我們就越有信心。”陳瑞說,當把資料整合起來后,她深感幸運——玉樹州委州政府已經意識到了當地優質生態旅游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並且已經下定決心改變這種情況。
最終,在玉樹州委州政府的統籌領導下,州委宣傳部、州文體旅游廣電局抽調專人組成專班,歷時半年,前后修改十余次后,《玉樹州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首選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出爐”,明確了玉樹文旅工作怎麼干、怎麼辦,為玉樹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把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讓生態保護和生態游憩、生態體驗相得益彰,把生態旅游產業變成促進群眾增收和擴大就業的民生產業,這對玉樹而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方案》背后:玉樹州文旅底氣與優勢
世界牦牛看青海,青海牦牛看玉樹。玉樹牦牛之所以名氣不小,不僅僅是因為其數量佔全球總量十分之一左右,更主要是因為這裡有最好的種源。
玉樹州曲麻萊縣地處三江源腹地、黃河源頭,純淨的自然環境為野牦牛及家牦牛的生長提供了廣闊的牧場、優良的牧草、清潔的水源。每年秋季,野牦牛混入家畜群自然交配,造就了曲麻萊“野血”牦牛的強大基因。
在高原牧區生活,牦牛必不可少。朴實聰明的玉樹人早就明白,保護好當地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牦牛,更是保護他們自己在高原生活的充分必要條件。
2016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啟動﹔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玉樹州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面積最大的自治州。
玉樹州的古岩畫。人民網 況玉攝
在注重自然生態保護的同時,玉樹州還是歷史上青藏高原連接祖國內地,融合漢藏等多元文化和商貿物流的中樞通衢,地處中華文明與南亞文明的歷史文化走廊。獨特的地理歷史條件,也造就了當地悠久燦爛的文化。
“中國藏族馬術之鄉”“中國藏族卓舞之鄉”“中國藏族山歌之鄉”“中國藏族書法之鄉”等佳譽先后落地玉樹﹔
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為第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境內山水文化、動植物文化、游牧文化、民俗文化、格薩爾文化、歌舞文化自成一體﹔
各級非遺項目名錄達280項﹔
……
“玉樹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源遠流長的歷史人文稟賦,集山宗、水源、異域、淨土等諸多特點於一身,擁有世界最大面積的高寒濕地、草原、灌叢和森林等生態系統,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物種、基因、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玉樹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郭虎春表示,黨和國家深切關懷、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歷史人文源遠流長,這正是玉樹州以建設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首選區為抓手,打造支柱產業的最大優勢。
《方案》落實:玉樹的他們信心滿滿
來自甘肅蘭州的李亮即將在玉樹度過自己的40歲生日,2023年也是李亮來到玉樹的第6個年頭。“還可以,不劇烈運動的話沒發生過高反。”李亮笑著說,目前他是玉樹一家度假酒店的常務副總經理。
2014年,李亮工作的酒店正式投入運營,距今已有將近10年,“剛好借著州上政策的東風,我們計劃從今年逐步更新換代酒店客用品和比較老舊的設備。”李亮表示,由於換代升級所需資金規模較大,加之近年來旅游行業不景氣,所以換代升級的事情被擱置下來。
“更有信心了!”問起對未來的憧憬時,李亮說《方案》中明確提出,將通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品牌聯營推動玉樹州現有旅游賓館酒店硬軟件提檔升級,打造高端品牌酒店體系,這對於酒店發展是一次難得的契機。
無獨有偶,隨著《方案》以及相關法規性、指導性文件正式發布,在玉樹州經營旅行社的代鬆臉上笑容也越來越多。“前幾年,對我們的沖擊不小。”代鬆坦言,疫情前一年的收入能有3、4百萬,“還是希望今年能好好地把旅游做起來。”
面對玉樹州生態旅游產業目前存在的短板,作為從業人員的代鬆也有自己的看法:“導游人員的數量素質,玉樹州與其他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代鬆說,之前她的旅行社也培養過不少導游,但由於專業程度不夠、待遇不夠好等原因,旅行社總是留不住人,“這種培訓不是一次兩次就可以的,一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古村落。人民網 況玉攝
針對代鬆所說的問題,《方案》中明確說明,玉樹州將發揮人才柔性引進優勢,借助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等載體,充分發揮干部人才的智力優勢,引導他們為玉樹生態旅游發展獻計獻力。加強本土旅游人才培養,以幫扶省市、省屬高校、州內職校為依托,建立培訓基礎,創新培訓方式,擴大培訓覆蓋面,推動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完善選人用人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推進生態旅游人才隊伍本地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
“現在有了政策就好多了!《方案》裡面說了扶持獎勵辦法,要對企業社會經濟效益突出、實現當地群眾創收、促進地方經濟增收、品牌建設突出等優秀企業和個人予以幫扶獎勵和稅收等政策優惠。”代鬆粗略估算,今年的收入或許會比疫情前還要好。
最大的變化在改革,最深的動力在創新。一時的努力或許並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出成果”未來三年,我們期待著一個綠色、開放、生機無限的新玉樹,越過激流險灘,駛向更加光明美好的彼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