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春風”拂河湟幸福盈心田

陳俊 平組
2023年03月20日09:37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依托現有資源,謀劃壯大鄉村文旅產業。 青海日報記者 陳俊 通訊員 平組 攝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持續抓緊抓好農業生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抓好油料生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加強耕地保護,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准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

  惠風和暢、暖陽照耀,春日的河湟谷地萌動著勃勃生機。此時的海東市平安區洪水泉回族鄉硝水泉村,一棵百年老古樹下,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聚精會神聽著“大喇叭”裡傳來的全國兩會“好聲音”。

  黨員唐生棟說:“大伙兒聽,報告裡講的‘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就是兩會給咱們農村發展指的路子嘛?唐書記,今年村裡有什麼發展計劃,我們黨員都帶頭支持!”

  “全靠黨的好政策,我們的日子才越過越紅火,從前種地廣種薄收,現在農田變梯田,農業實現機械化,種糧有補貼,庄稼人再也不用‘苦’庄稼了。”年過六旬的老黨員唐生盼不禁感慨道。

  “鄉親們,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這是啥意思?通俗地說就是要種好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把村庄建得整潔漂亮,讓咱們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跟著黨的政策走,發展鄉村旅游特色產業,把‘傳統古村落’品牌叫得更響……”村黨支部書記唐興勛用熟悉的鄉音土話,詳細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強農、惠農、富農等內容。

  “硝水泉村有良好的鄉村休閑旅游基礎,我們借此優勢,繼續實施26.6公頃吊干杏項目,搞特色觀光採摘﹔積極招商引資發展民俗和農家樂,對村裡的民俗博物館、觀景台、村級道路、村內花池、果園等進行升級改造。”第一書記星盛華說,家門口的鄉村旅游產業,能給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帶動村民共同發展特色產業。

  接著星盛華的話茬,唐興勛繼續講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抓好油料生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結合咱們村裡‘地多人少’等實際,今年村黨支部在土地流轉基礎上,計劃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試種13.3公頃胡麻,胡麻種植期間可作為觀光景點吸引游客,胡麻籽榨油、胡麻秸稈及麻渣作飼料提供給村裡的養殖合作社。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村民增收,有想法的村民可以通過入股等方式參與……”

  毗鄰“網紅”彩虹公路的硝水泉村,是平安地區小有名氣的休閑旅游村。

  近年來,洪水泉鄉黨委政府以發展和保護傳統古村落為重點,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候鳥式、休閑式、田園式旅游示范項目,以硝水泉村為輻射,打造“走最美公路、訪傳統村落、探百年古寺、觀教育基地、品富硒美食”於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有效推進文旅融合、農旅協同,讓硝水泉村逐步成為天藍、地綠、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在咱們農村,鄉村振興的接力棒也落在了我們農村青年的肩上。自從去年返鄉創業,我感受到黨的好政策給農村帶來了發展機遇,農村也是廣闊天地,我們要為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我們這一代‘新農人’的應有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重要講話,讓返鄉青年唐興君深受鼓舞,唐興君的學習感悟引來陣陣掌聲。

  話兩會、促發展、談建設。聽到與鄉村發展和農業有關的內容時,鄉親們更是格外興奮,“農業生產”“農業現代化”“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綠色發展”成為村民口中的高頻詞。

  政策發力、黨建引領、溝通暢談、智慧碰撞,產業發展路徑愈發清晰,村民致富的信心愈發堅定。

  “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我們發展鄉村旅游、把旅游景區和稀有資源串珠成鏈、主動融入全域旅游大環境,以青海全省最大的萬頭富硒牦牛生態綠色養殖為依托、積極參與全省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發展大勢,充分挖掘生態綠地、富硒貴地、富民寶地等資源優勢,走綠色循環發展路子。”硝水泉村黨支部書記唐興勛對未來村庄的發展充滿期待。

  兩會精神“春風”吹拂河湟兩岸,給嶺上之鄉的洪水泉帶來春日裡的旺盛生機。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