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春力量
原標題: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春力量(新氣象 新作為)
圖①:“保護青海湖,我是志願者”進校園活動。楊出雲攝
圖②: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舉辦的生態環保小課堂。呂曉宇攝
圖③:青少年在西寧市園博園繪制生態環保畫卷。呂曉宇攝
圖④:為青海湖鳥島濕地。楊濤攝(新華社發)
在青海湖畔,有多支沿湖縣域志願服務隊,還有一支五級生態文明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長期開展活動,這支服務隊由青海省內三項計劃志願者、大學生、團員青年組成。
在共青團青海省委書記董玉毅看來,通過五級生態文明青年志願服務活動,青年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不僅樹立愛綠護綠的意識,也為傳播和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打下基礎。
青海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青海守護好“中華水塔”,發揮青年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印發《共青團青海省委關於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八個新高地”工作部署的實施方案》,啟動實施了一系列項目和行動。
教育賦能,樹立生態環保意識
“同學們,你們知道青藏高原的鼠兔到底是老鼠還是兔子嗎?”“如果在野外遇到棕熊該怎麼辦?”……春季開學前,青海省共青團第四期生態環保小課堂來到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小課堂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連新明博士生動有趣的科普和提問中開始了。
連新明通過講述鼠兔安家的過程,引導青少年思考高原草原退化與鼠兔之間的關系,向大家講述青藏高原植物的生活習性,讓同學們直觀了解青藏高原樹木不同於其他地方樹木的生長特點。一個個有趣的環保小故事加強同學們對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參加環保小課堂的李紹婷同學說:“通過參觀學習,我清楚地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今后,我要主動學習研究野生動植物知識,為野生動植物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以來,共青團青海省委深入社區、博物館、研究所等,為全省青少年精心打造了4期生動有趣的“美麗中國·青春行動”共青團寒假生態環保小課堂,共計5.5萬青少年參與。“這次活動是團省委開展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獲得了青少年的支持和喜愛,下一步我們將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湖、野生動物園等地,為全省青少年帶來更多寓教於樂的生態環境課程。”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負責人尤魯青介紹說。
為了給青少年提供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了解自然的渠道和平台,團省委聯合相關單位共制作了20期生動有趣的“美麗中國·青春行動”共青團生態環保小課堂,共計14.5萬青少年在線學習觀看。
同時,青海深化綠色學校建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系列主題團隊課,以生態環保為主題,在學校內通過組織隊員觀看視頻、圖文講解、環保手工社團、分享交流等形式,有效落實每周1課時少先隊活動課﹔在校外,開展研學旅行、垃圾分類等形式多樣的主題隊日實踐活動,引導隊員爭當“紅領巾環保小衛士”,將文明、低碳和環保理念貫穿校園生活,為綠色校園建設提供助力。
凝聚力量,夯實生態保護隊伍
在每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期間,共青團青海省委、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青海省青年聯合會、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等多部門開展一系列環境日系列主題宣講活動。
主題宣講從不同角度講述青藏高原的生態實踐、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青年參與生態志願服務的途徑等內容,使青年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
據介紹,共青團青海省委結合青海省委省政府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工作目標,通過專家講座、共青團大講堂、青聯大講堂、青春故事分享會、微團課、微隊課等途徑宣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宣講報告會98場,覆蓋青年20萬余人次,凝聚了廣大青春力量。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關乎人類代際持續安全繁榮發展。而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改善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需要在青海全社會號召更多的人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持之以恆,久久為功。讓更多的青年成為生態文明的宣傳者、行動者和受益者,三江之源青海才能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同時,無論是水土流失的治理、退耕還林、復墾復耕、礦山治理都是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都需要青年黨員干部參與其中,持續有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落實。
來自青海社會各行各業的參與群體不斷增加,從省級機關、環湖鄉鎮、各大企業到徒步愛好者、環湖群眾、高校學生等群體,社會各界參與生態保護志願服務的熱情高漲,生態保護的氛圍愈加濃厚,青年志願服務力量不斷壯大。
如何有效凝聚青年志願隊伍的力量?青海持續完善和發展青年志願服務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機制和載體。共青團青海省委及時印發五級生態文明青年志願者隊伍組建方案,明確全省志願服務工作組織架構、經驗推廣、機制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計劃和要求,加強隊伍建設。
“我們積極建立省、州、縣、鄉(鎮)、村(社區)五級生態文明青年志願者隊伍,對志願者服務隊伍和志願者全面推行實名注冊制度,加強志願服務隊伍建設,交流培訓、考核評價、典型選樹等進行線上管理。”共青團青海省委志願者指導中心劉靜介紹說。
同時,共青團青海省委聯合青海省林草局、省教育廳印發《國家公園示范省自然教育基地認定指南》,明確了全省青少年自然教育基地申報條件、基本要求和認定標准,在全省范圍內認定31個國家公園示范省自然教育基地,組織青少年前往自然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綠色實踐,落實生態文明理念
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水河濕地公園,一場春雪過后,天空清澈,沿河騎行的青少年多了起來。多年來,青海持續倡導青少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騎車或步行,主動參與並帶動家長參與生態環保公益活動。
“全社會共同參與,將各類環保口號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這是青年環保志願者共同的心願。青海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爭當‘河小青’活動,發揮“河小青”參與環境社會監督作用,以區域內的水質監測、河流垃圾清理、文明勸導、污染監督等為重點,開展“‘河’我一起 保護母親河”“保護三江源,共筑生態屏障”等生態環保志願服務活動200余場次,全省共計116支團隊、5703名志願者參與,撿拾清理垃圾共21.5噸,並形成案例入選了全國河流守望者百佳案例。
目前,青海大學、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民族大學被推薦為試點,參加全國低碳驛站試點活動,通過開展低碳打卡、舊電器兌換、舊衣服回收及“生物多樣性”、“碳達峰、碳中和”課程學習等方式,培養青少年低碳意識,1000余名學生參與,以實際行動投身美麗中國建設。
近年來,共青團青海省委爭取各類項目,累計籌資130余萬元,重點建設和支持了一批保護母親河行動青年林、生態草原項目。從2021年起累計在三江源頭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投資100萬元,建立“保護母親河行動”青年草場2個﹔在海晏縣投資30萬元,建立“保護母親河行動”青年林1個﹔累計投資1000萬余元,持續打造團省委北山“青少年自然教育基地”﹔全省各級團組織實施“保護母親河行動”青年林建設植樹活動315場、種植各種各類樹苗30萬株……各類綠色實踐,讓生態文明理念落在實處。
青年參與生態文明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共青團青海省委圍繞減排、減塑、資源節約等領域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逐年增多﹔以綠色、科技、環保為主題開展的“青年崗位能手”“青年文明號”職業技能競賽也得到越來越多青年的支持﹔結合“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青海高校的設計類專業900余名優秀學生深入鄉村振興示范村鎮開展微設計、微改造、微整治等“青春設計師”培養計劃,積極參與建設美麗宜居家園。
“青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大受益者,也應當成為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我們將生態文明種子播撒進廣大青少年心田,積極搭建青少年參與生態建設的載體、場景、平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建設好大美青海,守護好地球第三極。”董玉毅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烏蘭:農牧業提質增效 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 近年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 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引進企業、科技研發、合作社輻射、農牧民參與“四輪驅動” 推動柴達木雙峰駱駝產業穩步發展 打造綠色富民產業 同時,打好農牧業提質增效的“綠色牌”和“特色牌” 進一步調整優化全縣農牧產業布局 在穩定縣域枸杞種植規模的基礎上 進一步發展壯大藜麥產業 推動枸杞、藜麥等特色作物向綠色有機方向發展 駱駝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2020年國家農業農村部授予柴達木雙峰駱駝地理標志証書 截至目前全縣共存欄柴達木雙峰駱駝4420峰 落戶烏蘭駝制品企業2家 駱駝合作社4家 已建成全省獨一無二的駝乳、駝絨產品加工生產線 駱駝產業已成為烏蘭地區經濟轉型、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柴達木雙峰駱駝。烏蘭縣委宣傳部供圖 企業助力產業發展 烏蘭縣以“龍頭企業+合作社+牧戶”模式推進產業培育 2021年4月成功引進駝奶制品全國龍頭企業 專門加工生產駝奶制品 為廣大牧民擴大養殖、馴化擠奶提供了保障 柴達木雙峰駱駝。…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