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熱貢文化產業繪就的“幸福圖景”

公保安加
2023年02月25日10:00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龍樹畫苑負責人完德尖措在精心作畫。青海日報記者 公保安加攝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坐落於隆務河流域的吾屯,是熱貢藝術人才最集中、藝術產業發展規模最大的村落。可以說,“人人作畫、家家從藝”的吾屯是同仁這座文化富礦舉足輕重的一方熱土。

  雨水時節,金色谷地隆冬已去,春色已至。沿著春雪消融后濕潤黑油的馬路來到位於吾屯下庄的龍樹畫苑,負責人完德尖措正在伏案整理全國民族團結示范單位推薦材料。

  在龍樹畫苑現有76名學員裡,除了生長於本土的藏族、土族學員外,還有一批來自山東、陝西、河北、內蒙古的漢族學員,部分外省籍學員頗受負責人完德尖措的器重。

  “我們畫苑可以說是一個民族團結大家庭。”完德尖措說,來自外地的這一批學員有著比較高的學歷,他們掌握扎實的美術相關理論知識,這更加有利於讓這門傳自祖輩的技藝走向世界,源遠流長。

  走進畫院南面二樓的傳習室,20多名年輕畫師和學員正聚精會神地繪制壁畫,整個畫室裡靜得出奇。在每一名畫師的手旁,都擺放著各種研磨調配過的礦物顏料,有藍色、有金色、有紅色,也有綠色和粉色,掌握精湛技藝的畫師們正是用這些五顏六色的礦物顏料,借手中的畫筆,繪制出一幅幅巧奪天工的作品。

  在傳習室西角,畫師范慶基正屏息運筆,面前的畫作隻剩下最后幾筆。11年前,范慶基慕名從山東來到龍樹畫苑學習唐卡繪畫技藝,成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畫苑的創辦人之一扎西尖措的徒弟,在長達11年的學習中,他已成長為畫苑的骨干畫師。

  “這11年來,我在這裡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條路,能靜下心來學習。”范慶基說,新的一年裡,要繼續刻苦鑽研,在熱貢藝術理論完善上下力氣,爭取早日成才,回饋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回饋這門藝術的哺育。

  在同仁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收門徒”,學員零費用學習技藝已成為人才培養和傳承發揚的主要抓手。每年,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熱貢藝術”傳承人定額招收學員,傳授技藝,至今農牧區未就業大學生、高中畢業青年、賦閑的農牧民等為主的上萬人由此掌握了一技之長,實現了夢想。

  25歲的貢去乎扎西自小對美術有著異常的熱愛,17歲那年,與朋友一拍即合,從家鄉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來到同仁,成為龍樹畫苑的一名學員。如今,8年過去,年輕的他已經掌握了這門復雜工筆畫的絕大部分技藝,隨之,收入也水漲船高,平均每年有近4萬元入賬。

  源於熱貢藝術產業及其市場的長足發展,作為全省唯一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同仁市早已是盛名在外,由此,從民居廊檐走進畫苑傳習室的熱貢唐卡繪畫技藝逐漸成為美術專業學子體驗和探索的一方“新大陸”。以龍樹畫苑為例,每年迎來的近6萬人次游客中,不乏來自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美術專業生,有部分前來體驗和調研的高校生由此與熱貢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留在同仁成為一名熱貢唐卡學員。

  “這幾年來,擁有高學歷的學員越來越多,如果肯下功夫,他們毫無疑問將成為熱貢藝術傳承和發揚的人才。”完德尖措說,熱貢藝術的傳承和發揚關乎相關產業的良性發展,而藝術創作的理論完善將成為推動傳承發揚的重要一環。

  作為政府第一批設立的鄉村振興車間之一,龍樹畫苑自2013年正式運營以來,先后有528名學員學成出師,如今,他們有的已成長為同仁享有名氣的民間工藝美術師,有的廣收學徒,至今已發展至2000余人。

  龍樹畫苑正式運營以來這10年,是熱貢藝術產業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個時期。在這10年裡,同仁市從事唐卡繪畫工作的人數驟然增加了16000余人,達到如今的23000余人,熱貢唐卡產業相關企業從無到有,到今天擁有近30家大小唐卡畫院和140家中、小型相關企業。現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8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0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68人,省級非遺傳承人34人。

  “作為從事熱貢藝術的一份子,我將繼續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為這一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多做貢獻。”眼下,完德尖措正在設計“新中國成立”“文成公主進藏”等“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主題的大型壁畫。他說:“這些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扶持指導下,我們吾屯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熱貢藝術的發展也可以說開啟了一個新紀元。”

(責編:楊啟紅、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增強“西引力” 把涼資源變成熱產業
  2月23日,西寧市城西區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政府區長袁文代表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2022年西寧市城西區全面完成7類20項民生實事,交付了一份提氣的“成績單”。本網從大會獲悉,2023年,西寧市城西區將增強“西引力”,把涼資源變成熱產業。…
青海出台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實施方案
  人民網西寧2月22日電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出台《青海省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推進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誠信為基礎,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科技人才活力。 《方案》結合青海省科技人才工作性質和科技活動特點,將科技人才分為“基礎研究人才”“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人才”“社會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務和實驗技術人才”三類,著力解決全省科技人才評價機制中存在的分類評價不足、評價標准單一、評價手段趨同等問題,改變將論文、專利、項目、經費數量等與科技人才評價直接挂鉤的片面做法,破解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勵以及唯帽子等傾向,合理設置和使用評價指標,避免對不同類型科技人才“一把尺子量到底”,對不同人才實行差別化評價。…
奮進的春天|高原煙火氣中潛藏的消費復蘇
  顧客們忙著挑選菜品,服務員們“跑著”服務……近日,青海省茫崖市創業路一家餐飲店總是一派熱鬧景象。“每天下午6點左右進入高峰,日均人流量大約200人左右,翻台快,每晚忙到12點左右才能喘口氣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