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青海:以法治力量護航百姓幸福

於瑞榮
2023年01月31日08:43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法者,治之端也。”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需要法治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2年,青海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改革創新精神,在更高起點、更高要求上謀劃部署新時代法治青海建設,法治青海建設實現了從點到面、由淺及深的轉變,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不斷增強、法治滿意度持續提升,法治之光照耀下青海高原呈現一片寧靜祥和。

把牢法治航向 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取得新成效

組建馬背法治宣講隊、摩托車法治宣講隊、感恩宣講隊、大篷車宣講隊等多種形式走村入戶、進校入寺入企宣講,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學校結合思想政治課、校園法治講堂等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基本知識學習……這是青海省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活動的一個個生動場景。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青海省始終把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貫徹作為一項長期重大政治任務,不斷在學深悟透、深信篤行上下功夫,廣大干部群眾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切實增強。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青海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安排部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貫徹工作,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持續走深走實。省委依法治省辦制定方案,對全省學習教育、宣傳解讀、研究闡釋、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行再安排再部署。

省委省政府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2022年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和政府常務會議學習計劃。各地各部門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清單,融入憲法館、法治文化設施、市民廣場和公交電子屏、信息網絡平台等法治宣傳陣地,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走深走實。

堅持科學立法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修改地方性法規5部、省政府規章3部,廢止地方性法規4部、省政府規章2部﹔選聘21名省外法學教授、專家學者為省人大常委會立法智庫專家﹔8個市州和44個縣級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實現全覆蓋……一組組亮眼數據,折射出過去一年青海省立法工作取得的沉甸甸的成績。

法律是治國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一年來,青海省堅持立法先行,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推進特色立法精細化,提高立法質量,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緊緊圍繞“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目標,重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改善民生和政府自身建設等領域立法,完成《青海省電梯安全條例》等5部地方性法規和計劃外立法項目《青海省預算績效管理條例》。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在引領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了一批涉及地區發展、生態保護、城市管理、文化傳承等體現時代特征、地域特點、民族特色的法規條例。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把改革決策同立法決策相結合,及時修改完善《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暫行規定》。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推薦格爾木市人大常委會成為青海省首個“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堅持開門立法與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相結合,進一步拓展完善立法智庫專家隊伍。

嚴格落實“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要求,省人大常委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報備法規條例14件,依法接收報送備案的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25件,形成了備案審查工作“一府一委兩院”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和監督管理,組織省級層面行政規范性文件及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核134件,審查率達100%。對市州政府及省政府各部門報備的149件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糾錯25件。

嚴格規范執法 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台階

進一扇門,辦所有事,158個事項實現網上“跨省通辦”,累計取消証明事項279項﹔持續加強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全省各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71%……一組組數據,讓廣大人民群眾、市場主體直接觸摸法治建設“獲得感”。

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一年來,青海省不斷強化依法行政,推進簡政放權,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挂帥的青海省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出台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推出營商環境3.0升級版,提出31個方面127項改革重點任務,全面構建“1+N+M”營商政策體系。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跨省通辦”“一件事”集成服務,著力打造審批更簡、流程更優、服務更好、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更強的政務服務環境。

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在全省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深入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開展行政執法領域執法不公、選擇性執法、隨意性執法等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自查自糾問題805個,整改問題559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24個。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生態環境、文化旅游、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專業執法隊伍組建工作。

完善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體系。依法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體系,運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進智慧調解平台建設。全省各類人民調解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24.4萬余次,化解矛盾糾紛19046件,調解成功18993件,成功率達99%。

規范司法權力運行 法治社會建設達到新水平

政法各單位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政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跨域辦、網上辦、刷臉辦”等新模式日益普及,刑事案件網上跨部門辦理試點正式啟動,網上案件流轉率達95%以上……隨著一項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讓無數家庭、當事人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司法權威、法律意識更快更廣地在百姓心中形成。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一年來,青海省不斷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權力運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省審判機關全面落實立案登記制,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和家事審判方式改革,探索家事案件提前介入、引入人民調解員解紛等新方式,匯聚化解婚姻家庭矛盾合力﹔

省檢察機關積極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制定《關於在三江源地區、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環青海湖區域探索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巡回檢察的意見》,為推進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提供司法保障﹔

省公安機關縱深推進“防風險、除隱患、降發案、促平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社會危害大、影響惡劣、群眾深惡痛絕的嚴重暴力犯罪和“盜搶騙”“黃賭毒”等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領域違法犯罪﹔

省司法行政機關制定《“減假暫”案件辦案中心運行標准(試行)》,在西寧監獄、東川監獄先行試點,實現了“減假暫”案件標准化推進、專業化審核、全方位監督、精准化辦結。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一年來,青海省不斷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持續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社會建設達到新水平。今天的青海,社會和諧穩定,百姓生活安寧,各族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全面依法治國標定了前進航向。奮進新征程,青海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立足省情實際,進一步把握法治大勢,突出重點任務,努力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法治藍圖變成法治青海建設的生動實踐。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