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青海:共建共治共享 繪就平安新畫卷

於瑞榮
2023年01月10日08:47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海東市樂都區村警開展轄區治安走訪活動,加大轄區治安防控力度。劉軍 攝

  國之興衰系於制,民之安樂皆由治。社會治理關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社會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題中之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公共安全應急響應體系,及時排除各類風險隱患,確保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居樂業。

  追溯五年來的社會治理足跡,從“共建共享”到“共建共治共享”,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個個制度文件的出台、一項項務實舉措的落地,無一不是緊緊圍繞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以更寬廣的視野推進社會治理的現代化轉型。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五年來,青海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創新做好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生態良好、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定等各項工作,交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嶄新答卷。

  五年來,青海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達到新水平。今天的青海,社會和諧穩定,百姓生活安寧,各族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高原大地奏響共建共治共享和諧樂章。

  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力量參與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這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關鍵是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提高社會治理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青海深處內陸,承東啟西、接藏連疆,作為西部重要支點,在國家治理全局中具有“一個尤其,兩個事關”的戰略地位。

  社會治理,青海重點治理什麼?怎麼治理?如何走出一條符合青海實際、體現時代特征、順應人民群眾需求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青海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奮勇前行——

  2017年5月,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目標要求。

  2018年7月,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要建設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公正青海、誠信青海、和諧青海的宏偉目標。

  2020年7月,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青海省委關於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推進地方治理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的意見》,擘畫了高水平推進地方治理藍圖。

  2022年5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新的目標任務……

  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青海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障,堅持把黨委領導體現貫徹到社會治理全領域全過程各方面——

  省委全會對平安青海建設和地方治理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省委常委會專題聽取匯報、審議重點工作、研究解決問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示范履行組長職責,省級有關領導統籌謀劃部署、從嚴推進落實,以上率下為深化平安青海建設、推進地方治理提供了堅強保障﹔政府部門發揮職能作用,扎實推動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提高快速響應、精准落地能力﹔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群團組織和統一戰線的優勢作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解決的治理實踐,有效凝聚各方協同合力。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青海以扎實的治理理念、方式、手段,不斷探索實踐社會治理新經驗,逐步形成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下的多元社會主體共同參與、良性互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為青海長期繁榮發展、社會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堅強保障。

  分類施策,走出青海特色社會治理嶄新之路

  城市治理更精細、農村治理更精美、牧區治理更精進,社會文明整體實現新進步……這是五年來我省社會治理的成果展現。

  青海是農區、牧區、城區三合一的省份,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是穩疆固藏的戰略要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分類治理、精准施策、聚焦發力。

  在推進社會治理進程中,青海努力探索治理精准、服務高效的社會治理新途徑——

  在城區,建立完善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按照管理單元最小化、管理服務最優化的原則,依據社區居住人口和治安狀況等情況,將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單元,在每個網格配備若干名網格員,賦予他們聯系群眾、掌握社情、服務民生、解決矛盾、維護穩定等職責。

  在農村,按照村域分布特點、居住集散程度、群眾生產生活習慣等,以行政村為基本網格,以生產合作社為單元網絡,把人、地、物、事、組織等全部納入網格,健全走訪交流、信息採集、協調處理等便捷服務運行機制,動態掌握轄區出租房屋、流動人口、重點人群等情況。

  在牧區,將游牧民定居小區按建設標准劃分為示范型小區、標准型小區、推進型小區等,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社會服務管理,面對面地開展居家理財、生活指導、就業培訓等便民利民服務。

  社會治理必須創新,青海堅持創新發展,不斷推進社會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探索實踐社會治理新經驗,初步建立起城區、農村、牧區三種類型,市州、縣市區、鄉鎮、村社區基層社會治理四個層級的青海特色治理模式,形成了層級分明、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多方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守護平安,讓群眾幸福感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遍布城鄉各個角落的視頻監控,全天候守護著百姓平安,大街小巷隨時可見的巡邏特警、社區網格員、紅袖章給人一種安全感……每每看到這些,家住西寧市城西區的郭女士都會發出感慨:“生活在西寧,最大的感受就是治安越來越好了。”

  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堅持共建共治共享,青海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建設邁上新台階,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續——

  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在全省劃分覆蓋城鄉、條塊結合的網格22438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58771名,推行一村一警機制,公開招錄4500余名“村警”,形成市級抓統籌協調、縣級抓集中聯辦、鄉鎮(街道)抓力量整合 、村社抓精細服務的社會治理工作格局。

  持續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著力推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重心下沉、關口前移,全省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社區)、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大力加強“五張網”建設,著力打造城鄉統籌、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一體的社會治安防控新格局。全省共建立治保會6584個、專兼職治安聯防組織6042支,縣主要街道、路口視頻探頭實現全覆蓋,城市社區技防建設覆蓋率達到97%,農村牧區技防建設覆蓋率達到91%。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緝槍治爆、禁毒掃黃、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涉危涉爆企業、寄遞物流領域隱患排查清理整治、成品油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全省“八類案件”下降42.7%,命案發案率下降32%,全省鐵路護路聯防連續13年無重大涉路案事件。

  青川甘交界地區平安與振興工程成效明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成果……一系列平安建設、社會治理新舉措,讓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進一步彰顯了社會治理的溫度。

  回望來路,初心如磐﹔展望未來,信心更堅!青海將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堅定不移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持續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水平,使社會充滿勃勃生機而又井然有序。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國家發改委下達20000余萬元助力青海推進以工代賑
  人民網西寧1月5日電 (劉沛然、楊啟紅)本網從青海省發展改革委獲悉,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前下達青海省2023年部分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以工代賑任務投資20815萬元。 據了解,為盡可能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在保証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盡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的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廣泛吸納當地農村低收入群眾參與工程建設,根據青海省內各縣(市)項目用工量及報酬發放測算,本批計劃分解下達中央財政資金以工代賑任務投資20815萬元,最低應發放勞務報酬4487萬元,佔中央銜接資金的21.56%,預計帶動當地群眾1948人實現就地就業增收。…
有回音|西寧這條街路燈不亮 官方:今年更換改造
  “沒有路燈對於老人、小孩、下班晚歸的人非常不友好,能否給解決一下?”“明昊路、新城大道西路燈全是壞的,新城大道挖了補,補了再挖,能不能一次性解決問題?”……近期,群眾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表示,路燈不亮給夜晚出行造成諸多不便,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整修。 西寧市城中區新城大道路燈不亮。…
青海交通運輸部門全力保障道路春運工作
  人民網西寧1月5日電 (況玉)本網從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獲悉,2023年春運從1月7日開始,至2月15日結束,共40天。青海省交通運輸廳成立2023年道路春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壓實工作責任,確保道路春運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健全春運工作機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