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專題

科技創新為抓手 智能設備創實效

——青海郭隆-甘肅武勝第三回750千伏線路工程(青海段)科技創新紀實

鄒建華 孫禹晨  楊凱
2022年07月21日16:40 |
小字號

“走板順利通過G1126號耐張塔滑車,一切正常,牽引機可以加速牽引。”6月14日,在青海郭隆-甘肅武勝第三回750千伏線路工程(青海段)架線施工張力場,現場架線總指揮李鴻鷹在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設備畫面傳回控制中心對牽引機操作人員發出指令。

在工程建設期間,針對工程掏挖基礎多、鐵塔噸位大、交叉跨越多等特點,國網青海電力成立科技創新小組,在施工項目部創建職工創新工作室,專門用於科技成果創新項目的實施,從而有效解決了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和技術難題,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國網青海電力施工人員採用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進行基坑開挖。韓學文攝

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破解基礎施工難

3月17日,在G1031號基礎基坑開挖現場,一陣“嘀、嘀、嘀……”的刺耳警報聲打破了現場的寂靜。“大家伙不要恐慌,這是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在提醒我們基坑內有害氣體超標,風機已被觸發,開始送風,幾分鐘就可以讓坑內氧氣含量恢復正常。”現場安全員董天佑說。

在電力工程施工中,鐵塔基礎深基坑開挖是最基礎、量最大、危險系數較高的一項工序,其作業點的地質基礎構造復雜多變、危險因素多且難以觀察識別。為解決施工現場深基坑開挖難、降低施工安全風險,減少施工作業中的人身傷害,國網青海電力牽頭成立了創新團隊,承擔了《輸電線路深基坑開挖安全監護裝置研究》項目研發工作。

創新團隊自成立以來,模擬施工現場真實場景,對比現有簡陋的施工器具,通過三十多次的分析和討論改進,修改裝置加工圖紙,於2021年5月研制完成公司首台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並在青海郭隆-甘肅武勝第三回750千伏線路工程(青海段)基礎施工現場多次進行現場試驗、調試,詳細了解現場施工人員的使用情況和體驗,結合施工實際需求再次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級,2021年8月改進后的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研制正式投入使用。

郭隆-武勝III回75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青海段)組立鐵塔。鄒建華攝

改進后的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具有設備體積小、重量輕,可在現場快速組裝,可調式高低腿設計,具有360°旋轉一鍵卸土,同時帶有四合一氣體檢測功能,具備自動送風和主動送風,風險報警和安全強制措施。

“傳統的基坑開挖方式費時又費力,坑下作業也存在安全風險,現在使用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后,不僅減少了施工人員的投入,提高了挖坑施工效率,同時確保了施工人員人身安全。”在G1031號基坑開挖現場,施工人員趙有德說。

落地式雙搖臂抱杆讓鐵塔組立更安全

“構件起吊過程中,2台絞磨要保持同步勻速牽引,確保雙搖臂抱杆受力平衡。”3月16日,在G1002號落地式雙搖臂抱杆鐵塔組立現場,現場立塔指揮王君成通過對講機對絞磨操作人員傳達指令。

由於青海郭隆-甘肅武勝第三回750千伏線路工程(青海段)地處深山,地形100%為高山大嶺,山體坡度達到40∼50°,地勢極為陡峭。為了確保工程鐵塔組立的順利完成,在工程中組塔施工中,國網青海電力施工人員應用落地式雙搖臂抱杆進行鐵塔組立施工。

落地雙搖臂抱杆具有安全可靠、交通和地形使用上受限較小、機械化程度高等特點。採用落地雙搖臂抱杆組塔不用外拉線,省去了安裝遠距離的拉線和控制繩。如果採用傳統的懸浮抱杆組塔,需將抱杆提升至高出鐵塔頂面20多米,地面控制拉線要延伸到100多米以外,對施工場地要求較高。而且施工過程中,對現場指揮、系統控制的要求都很高。

“就拿G1002號這基塔來說,鐵塔全高81米,塔重239噸,如果採用內懸浮外拉線組立鐵塔至少需要30天的時間,但採用落地式雙搖臂抱杆僅需15天就可以完成,施工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吊裝現場,項目經理王永俊介紹。

在工程鐵塔組立過程中,國網青海電力施工人員使用落地雙搖臂抱杆組塔不僅安全穩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障特殊地形的組塔安全,同時對保護塔材和保証工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智能可視化牽張設備為架線施工保駕護航

“走板有少許傾斜,1、2號線加一點張力﹔走板恢復正常,勻速牽引。”4月25日,在G1098號導線展放張力場,現場架線總指揮李鴻鷹通過集控室大屏幕的實時畫面,及時下達指令調整走板角度。

在架線交叉跨越區段導地線展放中,國網青海電力首次應用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設備進行施工,集控智能可視化牽張設備主要具備現場實時圖像和數據的接收和監測、實現牽張場管理可視化、操作互控、數據互通等數字化功能,能夠及時發現架線作業時牽張場各類異常情況,提升架線施工智能化水平和機械化程度。

“這套設備就相當於給架線施工裝上‘千裡眼’‘順風耳’,通過遠程視頻監控,實現了對高空作業人員安全防護措施的全過程監護,可全面降低線路跨越施工作業風險。”5月7日,在跨越110千伏金陸I、II回架線施工現場,項目總工范建偉說。

工程建設期間,國網青海電力加強自主科技創新梯隊的建設,帶領青年員工挖掘和總結成果,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一種快速更換鐵塔踏腳的設備》和《一種輸電線路鐵塔組立滾筒式鋼絲繩纏繞架》2個專利,向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申報《高寒高海拔地區接地極環網典型施工方法》和《落地雙搖臂抱杆分解組立鐵塔施工工法》2個工法,並已完成《縮短跳線制作時間》QC成果編寫。

在工程建設中,國網青海電力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人才培養,利用科技力量不斷解決電網建設中的難題,創新突破打造青海示范,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實踐助力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向著實現“科技保安”“科技興安”“科技促安”目標前進,讓科技創新為公司各項電網建設事業保駕護航,助力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邁出新步伐。

據悉,該工程投運后將為青海清潔能源規模化外送和省間互補互濟能力提升再添大動脈,是青海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的積極實踐,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和“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建設注入新動能。(來源:青海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企穩回升!上半年青海省GDP同比增長2.5%
  人民網西寧7月19日電 (楊澤秋)7月19日,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上半年全省經濟企穩回升”新聞發布會,據青海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易豐介紹,上半年,青海省完成生產總值168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全省經濟總體呈企穩回升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增長,新動能持續發展,保市場主體保就業成效明顯,民生領域保障有力,“四地”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第三屆人才項目洽談會將於7月23日至24日舉行
  人民網西寧7月18日電 (劉沛然、實習生樓佳慧)本網從7月18日召開的第三屆“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洽談會將於7月23日至24日在西寧舉行,部分兩院院士、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高層次專家人才、重點項目簽約代表等將出席會議。 據了解,此次洽談會聚焦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設置了“院士專家在青海”座談會,邀請與會兩院院士圍繞“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進行深入交流研討,為省委省政府決策建言獻策﹔聚焦產業“四地”建設,設置了“第18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邀請與會院士專家圍繞“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及新材料”等專題開展交流研討。…
天地交、萬物通 讓青海路暢、心更暢
  作為“兩路”精神發源地之一,青海對修路這件事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高寒、高海拔的惡劣環境下,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在這裡修路是什麼體驗? 祁連山2號隧道全長6044米,是我國首條高原、高寒、高瓦斯、高硫化氫“四高”隧道,也是青海省公路建設頭號高風險隧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