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亮成績、展形象、喜迎二十大】

青海海東:強化黨建引領  賦能鄉村振興

楊啟紅
2022年07月17日09:40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為全面展示黨的十九大以來,青海省基層黨建成就,特別是開展“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青海省委組織部推出“亮成績、展形象、喜迎二十大”系列報道——海東篇。

平安區索家村的青貯飼料種植加工產業剛剛起步,民和縣麻地溝村的蘑菇種植產業初具規模,互助縣哇麻村的鄉村旅游產業蓄勢待發,互助縣塘巴村的蔬菜種植產業潛力巨大……滔滔黃河潤澤古今,為海東大地創造了宜居宜業的優勢條件,特色產業“遍地開花”,為人民群眾帶來了安居樂業的強大底氣,百姓忙碌生活紅火,給鄉村振興添足了幸福韻味。

一路走訪、一路探尋,不難發現,黨建引領下的產業發展、文化繁榮共同繪就了海東大地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

黨建引領積蓄動力

“今年干旱少雨,村民們辛辛苦苦種的庄稼‘遭殃’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海東市循化縣下庄村村黨支部書記韓乙四夫說。6月下旬,循化縣連日高溫,村民們種植的辣椒、花椒、核桃等農作物都被晒蔫了,見狀,下庄村“兩委”班子召開緊急會議,商討解決辦法,“趕赴西寧購買水泵、水管等,回村的路上,聯系電工、安裝工、黨員……”說起當時的情景,親歷此事的下庄村村委會主任韓繼德歷歷在目,為此,他好幾天都沒能睡個好覺。在村“兩委”及黨員群眾的齊心協力下,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得以及時妥善解決。“核桃地太干,自己又沒有辦法,多虧村裡新裝的水泵,核桃地澆上水就不愁了。”村民韓永旺說。

黃河流經下庄村。人民網 楊啟紅攝

黃河流經下庄村。人民網 楊啟紅攝

引黃河水,澆庄稼地,故事雖小,但足以體現下庄村“兩委”班子為民干事的態度和能力。村“兩委”班子成員是為民辦事的中堅力量,選優配強對於組織和群眾來說均至關重要。韓繼德在外務工經商多年,有能力、能干事、能致富,韓乙四夫積極溝通爭取,引導韓繼德回村並進入村“兩委”班子。“在外經商隻需要管好自家的事兒,回村當村主任,得管全村幾百戶的事兒。”在韓繼德看來,當村主任要比經商難,但他依舊積極適應身份的轉變,並一門心思幫助村民解決問題,帶領全村共謀發展。

下庄村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案例,在海東不是個例。郭佔福是樂都區合瑞順洋芋良種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多年來,潛心研究種薯培育並帶動周邊鄉鎮村民就業增收,2021年被推選為樂都區上一村黨支部書記,繼續帶領村民培育種薯,嘗試種植赤鬆茸等,不斷拓寬村民致富增收新渠道,“為上一村所作的貢獻還遠遠不夠。”郭佔福表示,雙重身份是壓力,更是動力﹔樂都區徐家台村是遠近聞名的“大學生村”,2020年村“兩委”換屆選舉時,將年僅24歲的返鄉大學生徐浩吸納到村“兩委”班子,徐浩擔任村委會主任后,秉承著弘揚傳承徐家台村耕讀傳家傳統文化的初心,創辦了“歸雁”讀書班,鼓勵組織本村大學生寒暑期義務給各年齡段學生補習功課……“下一步,我們將依托人才、區位等優勢,爭取將徐家台村打造成為‘一山一道一幅畫,一步一景一重天’的旅游勝地。”說起村裡的發展規劃,徐浩信心滿滿。

郭佔福正在觀察脫毒苗的長勢。人民網 楊啟紅攝

郭佔福正在觀察脫毒苗的長勢。人民網 楊啟紅攝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一個敢想敢干的村“兩委”班子,在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上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合作社負責人……他們的加入,為海東各村“兩委”班子注入了活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蓄了力量。

產業發展釋放潛力

“我們的平菇新鮮、口感好,現在供不應求。”在麻地溝村的玻璃節能溫棚內,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寧智勇頗有底氣地介紹著村裡發展蘑菇種植產業的情況,大棚裡孕育著麻地溝村大步邁向鄉村振興路的無限希望。

經歷了有想法、沒技術﹔有人教、沒人學﹔有技術、缺資金等種種坎坷后,如今,麻地溝村佔地1224平方米的玻璃節能溫棚內,平菇長勢正旺,“日產平菇達500余斤,供應到周邊鄉鎮市場,已實現經濟收入8萬余元。”寧智勇說。

麻地溝村村民正在採摘平菇。人民網 楊啟紅攝

目前,麻地溝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二期項目正在建設,包括1棟陽光鋼架溫棚、5棟冬暖式現代日光溫棚、1處食用菌標准化生產車間以及保鮮庫、冷庫、拌料場、原料堆放場等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可加工菌棒15萬個、年產菌菇380余噸,預計實現年產值225萬元,還可以帶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更是關鍵。海東大地上,村村戶戶正卯足勁探索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充分調查了解村情實際,邀請專家‘把脈問診’,多方學習考察發展經驗,這才初步確定繼續在蔬菜產業方面做文章。”互助縣塘巴村駐村第一書記陶海峰說,起初,為了找准塘巴村的發展方向,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沒少費心思。

“目前,投資1000萬元、佔地24畝的塘巴村蔬菜產業園項目正在施工。”陶海峰介紹,蔬菜產業園的落地,將有效助力塘巴村打造蔬菜原產地+保鮮貯存+“中央廚房”蔬菜初加工及衍生產業+一站式冷鏈物流直達配送+電商營銷的蔬菜產業新模式,既能壯大村集體經濟,還能帶動村民們實現規模化種植。

塘巴村蔬菜產業園項目正在施工。人民網 楊啟紅攝

班彥村以黨建為引領,以帶動村民致富增收為目的,立足資源優勢,逐漸打造形成了特色種養、盤繡研發、酩餾酒釀造、農家樂等八種產業,呈現多樣化產業齊頭並進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態勢﹔卡什代村以“黨建領航、產業揚帆、生態宜居”的基層黨建品牌為引領,在大力發展拉面經濟的基礎上,培育發展養殖業、種植業﹔索家村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積極爭取資金,落實青貯飼料種植加工項目,並計劃延伸產業鏈,推行種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

文化繁榮增添活力

鄉村振興,既要發展產業、壯大經濟,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二者缺一不可。

“我們積極爭取資金修建了‘敬德洗馬’非遺文化長廊,廊內櫥窗展示索家村村史及‘敬德洗馬’演繹過程,后續還計劃拍攝‘敬德洗馬’非遺文化紀錄片……”如何弘揚傳統民俗文化,索家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雅婷介紹得頭頭是道。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索家村“兩委”班子及駐村工作隊從世代流傳於此的“敬德洗馬”非物質文化遺產著手,逐漸在保護傳承中讓群眾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與此同時,索家村還有射箭的民間傳統,村“兩委”班子在組織射箭交流比賽、宣傳射箭文化等方面頗費功夫。種種舉措,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民俗文化,使其成為新時代留住鄉愁、維系鄉民精神的符號。

在徐家台村,耕讀文化是村民贊同、凝聚人心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將建設耕讀傳家文化展陳館,充分展示徐家台村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徐浩介紹,徐家台村將充分挖掘深厚的耕讀傳家文化底蘊,打造獨有的鄉風文明建設品牌。同時,還將在展陳館建設明志堂和趣味書屋等,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徐家台村,不難發現耕讀傳家的文化符號。人民網 楊啟紅攝

在海東,繁榮文化的蹤跡處處可尋。卡什代村建村史館,展陳實物、圖像、資料,梳理村子的歷史沿革與發展變遷,旨在留住鄉愁、激活記憶、傳承文化,同時,立感恩碑、修感恩亭,時刻提醒村民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班彥村不僅生產8·23酩餾酒,更是將每年的8月23日確定為感恩日,當天群眾自發舉行土族安召舞表演、盤繡展等系列活動,表達土鄉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恩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禮贊,以此來弘揚感恩文化﹔為了破解鄉村旅游同質化難題,哇麻村計劃加大與地方志、文化館等相關部門的聯系,深入挖掘當地的民俗風情、歷史人物、民間傳說等文化元素,結合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

卡什代村修建的感恩亭。人民網 楊啟紅攝

隻有重視鄉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鄉村文化,不斷推動鄉村文化繁榮發展,才能夠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不絕源泉、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

黨建引領積蓄動力,產業發展釋放潛力,文化繁榮增添活力……海東大地上,黨建賦能鄉村振興的答卷必將越來越精彩。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