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觀海】
青海剛察:果蔬大棚成了“香餑餑”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這個地方可是我們剛察人平時休閑的好地方!”在海拔3300米的海北州剛察縣城西南角,15座智能溫室蔬菜種植大棚自建成后就成了當地群眾眼中的“香餑餑”。
剛察縣智能溫室蔬菜種植大棚。人民網 顧斐菲攝
位於青海湖北岸的剛察縣,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一直以來,剛察縣主要以畜牧業和種植油菜、青稞等耐寒作物為主,是環青海湖重點牧業縣之一。
2018年,由山東省聊城市出資援建的蔬菜大棚項目建成交付,聊城市派援青專家指導種植,由剛察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監管,承包的負責人進行日常維護。自此,剛察縣的農作物種植有了新花樣。
跟著負責人進入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棚的火龍果。“3300米的海拔還能結出火龍果?”大家表示疑惑。
“能結出來,我們的火龍果雖然個頭小,但是吃起來非常甜。”剛察縣農牧水利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王鵬笑著解釋。其他的大棚裡還種有葡萄、西瓜、西紅柿、櫻桃、辣椒等果蔬,甚至有桑葚、羊角蜜、無花果等稀罕品種,吸引了不少剛察縣群眾紛紛前來採摘、品嘗。
大棚裡生長中的羊角蜜。人民網 顧斐菲攝
“經濟效益如何?”
“冬天的草莓,春天的黃瓜、西紅柿,夏天的吊瓜、羊角蜜……不少剛察的上班族放假回家都會採摘一些帶回西寧。”王鵬介紹。不僅如此,每年一到果蔬成熟的季節,剛察縣的中小學生還會來到大棚參觀、體驗採摘,了解這些平時吃的果蔬是如何搬上餐桌,不僅了解到很多果蔬種植的基本知識,還提高了學生們的科學素養,豐富了課外生活,開拓了視野。
大棚裡生長出的果蔬。人民網 甘海瓊攝
品種繁多,但每一種類的種植規模都不大,如何將效益最大化是項目負責人曾經最關心、最擔心的問題。“在草原上和山裡生活的農牧民群眾現在都能吃到一些稀罕的果蔬,但可能從來沒見過西瓜、火龍果、羊角蜜是怎麼長出來的,我們發現大棚在剛察的社會效益遠大於經濟效益,這是花再多的錢也達不到的效果。”
智能溫室蔬菜種植大棚入駐剛察,給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多種多樣的新鮮果蔬豐富了餐桌和休閑娛樂生活﹔果蔬的種植生長過程,更是讓當地群眾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大棚產生的社會效益愈發明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劉翠青:黨建能量助力和睦文亭
- 文亭巷社區成立於2015年11月,位於西寧市城西區,轄區面積0.9平方公裡,共有13個住宅小區106個樓棟,總人口6832戶22769人,是一個居住人口比較密集的新社區。 近年來,文亭巷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圍繞基層治理、民生保障、民族團結進步,持續加強社區黨委自身建設,夯實社區黨建工作基礎,提升社區為民服務水平。…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