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最是春好处 春耕正当时

——田间地头话春耕①

王 臻
2022年02月21日09:05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农户进行春耕。青海日报记者 王臻 摄

编者按:

人勤春来早,田间地头忙,一年好景在春耕。

雨水时节,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河湟谷地随着气温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备耕正当时。

眼下,全省今春的农业生产正自东向西渐次展开,农民挥锄,机器轰鸣,一粒粒种子正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与此同时,全省万名干部深入一线讲政策、送服务,农业技术人员在田埂上做研究、解难题……他们在田间地头奋斗的身影,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记者走进春耕一线报道青海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根一线的干部群众在春耕生产中摸索出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勾画出一幅幅春事农忙欣欣向荣的田园图景。

“正月十五还没过,我们家的3亩水浇地已经全部耕种完了。”对于家住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河沿村的马白财来说,为了防止耕作层全部解冻、地面过于潮湿带来的耕作困难,每年土地刚消冻就要抓紧播种。

雨水节气前后,草木萌动,春耕备耕正当时。我省根据地势特点,春耕由东向西逐步铺开。据了解,今年我省围绕“保耕地、稳粮食、重油菜、强青稞、抓蔬菜”的总体思路,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截至目前,全省各类春耕物资调储充足,种植结构基本稳定,备耕生产有序推进

备好种苗趁春风

“老板,今年的小麦品种还是‘阿勃’吗?为什么我种出来的太高了容易倒?”“一亩地种多少?要是种得太密了就会这样,一般一亩地20公斤就刚好。”

2月16日,在青海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子仓库里,总经理屈忠慧正在为前来购买种子的村民提供种植建议。

近几年来,青海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直承担着平安区农作物种子工程项目的实施。为保证每年春播,公司相继在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石沟岩村、三合镇祁新庄村、小峡镇王家庄村等地建立繁种基地,“相关种子已全部收储到位,在响应‘非粮化’政策的情况下,今年的种子贮备较去年出现了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平安区仓库收储41万公斤小麦种子。为保证平安区春播供应,公司平安仓库供应完毕后,将及时从乐都仓库调运30万公斤小麦保证春播,同时公司与青海互丰农业长期合作,在出现种子供应短缺时,将从互助该公司仓库紧急调运种子保证平安区今年春播顺利进行。”屈忠慧介绍。

既要保证量,还要稳定质。青海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内,储藏的种子都放置在100个坚实耐用的防潮隔离板上,这不仅能减少老鼠和种子袋的直接接触,还将种子袋与地面隔离可以有效防止返潮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记者还在仓库门口看到了电子监测温湿度设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定期监控仓库环境,一旦发现温湿度不正常,将及时采取通风、除湿等措施保证仓库的干燥。

种子的保证是春耕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全省共储备各类农作物良种3714.68万公斤,其中:小麦1170万公斤、青稞468.4万公斤、蚕豆155.7万公斤、油菜288.85万公斤、马铃薯1573万公斤、其他作物58.73万公斤。种子储备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春播生产需求。

整地理墒助春耕

2月17日一大早,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祁新庄村的农田里到处都是机器轰鸣声。村民袁发存正驾驶着施肥机在自家田里施肥。整地、施肥、播种……机器来回穿梭,田野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忙个3、4天,家里的19亩水浇地就能种完。”袁发存介绍道,从前纯人工的种植方法最快半个月才能种完,如今通过租赁合作社的农机设备,一亩地的成本从100元降到40元,不仅节约了人工费用,还节省了时间。

“村里合作社现有的农机设备除了用于合作社流转土地的使用,还会租赁给单独的农户,所以每到春播和秋收时节,设备都很紧俏。”祁新庄村珠民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祁喜民告诉记者,合作社共36.7公顷地,除了13.3公顷的冬油菜正在等待返青,其余农田以种植小麦为主,种植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农机设备的投入推动了春耕步伐,为做好2022年春耕工作,我省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机操作手、农机技术人员培训,认真抓好备耕春播期间农机具检修和重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检修各类农机具10.21万台(套),培训技术人员及操作手2783人次,春耕农机状态良好。

另一方面,农资准备也是春耕备播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我省与全国各生产厂家签订各类化肥订单总量10.7万吨,已调运到位各类化肥7.75万吨;各类农药(包括生物农药)397吨,生产农膜800吨,可基本满足东部农业区春耕生产前期需求。

“传统化肥的大幅缩减和有机肥运用的逐步增加,使得近几年农田产量稳定,除了自己购入,政府还会给农户每亩地补贴两袋有机肥。”平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魏占君介绍,目前,全区有机肥生产企业已生产储备优质有机肥1万余吨,各类农资将根据实际销量及时调运到位。

果蔬大棚育苗忙

在海东市平安区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内,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绿意盎然。记者见到赵月清时,她正在自己的人参果大棚里查看果子的长势。

“从最初去云南买苗,到现在自己能够育苗,我已经种植了10年人参果,你看这一批果子是去年7月中旬种下的,这两天已经逐个成熟,可以上市了,而且来采摘的人也有不少。”赵月清告诉记者,她在园区租了10个棚,用于种人参果、黄瓜、西红柿等,收益最好的人参果每亩能产2000公斤,收入最少有3万元。

与赵月清同样忙碌的还有王宝仲夫妇俩,“我们租了两个大棚,分别种植西红柿和黄瓜,一个棚年平均收入2万元左右,收益算不错。”说话间,王宝仲正为西红柿苗掐尖,棚里温暖如春,不一会儿鼻尖上冒出了汗珠,绿油油的秧苗生机勃勃,一想到再过两个月西红柿就能上市,两口子充满了干劲。

西红柿、黄瓜、人参果、草莓、甜瓜……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内的果蔬种植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据了解,园内共有蔬菜大棚555栋,引进种植葡萄、油桃、人参果、甜瓜、草莓、西葫芦、西红柿、辣椒、黄瓜等特色果蔬品种40余种,主要以“公司+合作社+科技示范+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富硒产业,年园区果蔬总产量达5400吨,实现产值3974万元,纯收入1332万元,每棚纯收入2.4万元,每年解决劳务工11666人次,周边群众年务工增收105万元。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