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同一天!人民網首頁兩大頭條聚焦青海

2022年05月26日00:43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西寧5月26日電 (劉沛然)5月25日,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期間,人民網全國首頁一天兩次聚焦青海,刊發了《幸福說給總書記聽|“和睦文亭”唱響愛老幸福歌》《青海:護好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寫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兩篇大頭條稿件,報道青海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取得的新成就新進展,為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營造了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

截圖自人民網首頁

稿件《幸福說給總書記聽|“和睦文亭”唱響愛老幸福歌》從社區小切口反映青海五年成就大主題,系統展現了文亭巷社區近年來在黨建、養老、居民生活環境、為民服務、民族團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截圖自人民網首頁

稿件《青海:護好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寫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圍繞青海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建設現代化新青海這條主線,通過一個個具體事例,描述了近年來青海省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的具體舉措和亮眼成績,反映了青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不懈努力與積極作為。

具體報道如下:

“幸福說給總書記聽”|“和睦文亭”唱響愛老幸福歌

黃子娟 彭曉玲 楊啟紅 甘海瓊

“家門口的‘愛老幸福食堂’,可以讓我們走路不超過5分鐘就能吃上一口舒心的熱乎菜。聽說今年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點菜了。” 說起社區這項貼心服務,家住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文亭巷的66歲老人郜淑珍幸福感滿滿。

溫馨可口的一餐飯,傳遞的是濃濃真情,折射的是民生擔當,這也是總書記心中的一個牽挂。

2021年6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文亭巷社區,考察社區加強基層黨建、完善基層治理、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等情況,在位於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二層的“愛老幸福食堂”,總書記了解了社區向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的情況。

2021年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青海考察。這是7日下午,習近平在西寧市城西區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幸福食堂,了解社區向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情況。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我記得特別清楚,總書記問我們是不是退休了?多少歲了……”習近平總書記來社區時,郜淑珍正在“愛老幸福食堂”旁的按摩室鍛煉,如今回憶起來她依然難掩激動。

平日裡,郜淑珍經常來社區“愛老幸福食堂”吃飯,“每天吃飯的老年人挺多的,種類也多,飯菜挺可口……”郜淑珍表示每到飯點,社區老人們都樂呵呵地早早來排隊。

“總書記在我們的‘愛老幸福食堂’說,‘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就應該是這樣。’我特別有感觸。我年紀大了,不僅有幸福和睦的小家庭,更有社區這個和睦大家庭也在為我們服務,這不就是雙倍的幸福嘛!”

郜淑珍(右三)參加社區活動。文亭巷社區供圖

“現在每天大概有130多位老人在轄區內的3個‘愛老幸福食堂’就餐。”文亭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翠青介紹,為了讓社區居民享受好服務,從今年2月份起,城西區創新優化了“愛老幸福食堂”政策,所有補貼月初全額發放到愛老幸福卡,月底清零﹔服務方式在原有“配餐式”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點餐式”、“自助式”和“互助式”服務,居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群眾最安心、最放心的港灣,享受更多社區服務,讓轄區群眾的幸福感加倍。近年來,文亭巷社區緊扣“和睦”二字,以“五融五筑·和睦家”社區品牌建設為主線,將轄區內的省、市、區、街道、社區五級黨組織聯系在一起,進一步深化社區內各黨組織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做、事務共商、黨員共管、干部共育、文化共興的聯動工作模式,以黨建促進社區治理,更好為民服務。

文亭巷社區文化牆。人民網 甘海瓊攝

初夏時節的文亭巷社區海宏壹號D區,小區裡成片牡丹、月季競相開放,美化了環境,愉悅了人心,花園中間還有一處正在建設的涼亭,建成后必是小區居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籃球場、健身場所、停車場、便民超市、遛狗場所……近幾年小區的基礎設施完善得太多了。”海宏壹號D區小區居民、小區網格長鄭偉看來,這種種變化都是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四方聯動”機制的工作成果。

“自家院子裡能賞花打球、健身遛狗,就是我們的小幸福。”社區居民馮阿姨這看似簡單的幸福,是社區內各黨組織事務共商,做好每項小工作,發揮出的大效能。

小區內在建的涼亭。人民網 楊啟紅攝

基層黨建促進社區治理,更好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在文亭巷社區隨處可見。年近八旬的社區居民王玉珍平時一個人在家,社區計劃生育委員崔艷梅很不放心,“我結對幫扶的王玉珍阿姨很快就會有智能手機了,回頭我教她用,這樣我們也能隨時了解她的生活情況。” 缺個智能手機的需求被列入了社區群眾“需求庫”,很快轄區內的西寧市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認領了這個需求,買手機的事情已經提上日程。

群眾“需求庫”對接轄區“資源庫”,困擾老人的一些日常生活問題迎刃而解。一年來,文亭巷社區創新整合資源幫助群眾解決各類急難愁盼問題,也為轄區黨員、黨組織進一步密切聯系居民群眾提供了有效途徑,社區黨群關系也更和諧,“和睦文亭”的外延逐漸擴大。

能讓社區居民享受到轄區“資源庫”的,還有銀行的母嬰室、綠色驛站、書屋等轄區政府機構、企業等各類黨組織的陣地資源。一年來,文亭巷社區著力豐富“15分鐘黨建服務圈”,社區內各黨組織堅持資源共享,最終受益的還是轄區居民。

文亭巷社區轄區職能展示。人民網 甘海瓊攝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陽……”優美的歌聲從文亭巷社區舞蹈室飄蕩出來,社區合唱團領唱卓瑪才仁再次用藏語唱起這首幸福之歌。“平時跟社區的老年朋友們一起學唱歌、排節目,還能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習俗等,樂趣很多。”在漢、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多民族聚居的文亭巷社區,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工作深入推進,為許多和卓瑪才仁有著同樣愛好的社區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活動舞台。

卓瑪才仁(第一排右二)同社區退休居民一起排練歌曲。人民網 張皓芃攝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基石。總書記在考察時曾勉勵社區工作人員,“你們做得很好。敬老尊賢,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劉翠青說,總書記的贊許既是鼓勵,又是鞭策。“我們社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不斷創新,繼續在為民服務工作上下功夫。”

 

青海:護好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寫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馬盛楠 劉沛然

中國共產黨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現場。人民網 楊啟紅攝

5月23日,中國共產黨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在西寧召開。青海省委書記信長星表示,建設現代化新青海,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殷切囑托,承載著青海各族人民的熱切期盼。隻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就一定能夠推動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扎扎實實、一步一步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

牢記總書記囑托,青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兩次視察青海、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用心守護好生靈草木、萬水千山,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把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部署落到實處,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保護好生態 奔向好生活

如今50多歲的王玉成,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上合樂寺村住了大半輩子。他從不敢想,曾經因為家裡窮得叮當響而養不活的羊,在光伏板的“保護”下,搖身變成“網紅”“光伏羊”,讓村子和自己一家過上了好日子。

“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王玉成嘴裡念的民諺,說的就是上合樂寺村所屬的地區——塔拉灘當年的情景。十多年前,這裡沙塵蔽日、綠意稀缺,是黃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區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帶之一。風沙逼走了不少住戶,還嚴重威脅著青海湖濕地、龍羊峽庫區和黃河的生態安全。

既要防沙治沙,又要在保護生態中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當地通過沙漠生態治理和生產實踐發現,塔拉灘發展的“綠鑰匙”就在這片望不到邊際的荒漠上——每年光照時長高達1800個小時,是發展光伏發電的理想地區。

2013年,第一批光伏發電企業入駐以塔拉灘為主的海南州光伏產業園,改變了這裡的一切。

塔拉灘上的光伏板和“光伏羊”。 樊發璽攝

一塊塊光伏板的鋪設,遮住了光禿禿的沙石地面。光伏板有遮蔽作用,產業園區內風速降低了近50%,蒸發量降低了30%﹔此外,光伏板需要定期清洗,滲透到光伏板下面的水,滋潤了地面。短短幾年,塔拉灘的土地披上了綠裝。

草地長勢喜人,麻煩隨之而來——冬季火災隱患不小怎麼辦?“既然是草,為什麼不讓羊來吃呢?”周邊村民受邀進入產業園放羊,養起了“光伏羊”。加上清洗光伏組件、在產業園區當保安……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反哺”著這片綠洲,為塔拉灘帶來了生態效益,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上合樂寺村變成遠近聞名的高原美麗鄉村。

塔拉灘的故事,正是青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生動實踐。截至2022年2月,以塔拉灘為主的海南州光伏產業園區實現稅收20億元,累計發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相當於青海省半年的全社會用電量。這裡產出的“綠電”匯聚在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中,緩解了中部平原用電之“渴”。

2021年青海清潔能源裝機佔比全國最高,集中式光伏裝機容量居全國第一,新能源發電量佔全網用電量比例居全國第一,連續第5年全清潔能源供電取得成功……從清潔能源供給到遠距離輸送,從全清潔能源供電到三江源地區清潔能源供暖,青海以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為載體,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竭盡所能為全國能源轉型以及低碳發展作貢獻。

打造優質環境 賦能高質量發展

2022年3月23日,青海省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復工開工儀式在海東市舉行。1184個重大項目,估算總投資5800億元,涵蓋清潔能源、綜合交通、民生保障、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多個領域。儀式的主會場就設在氫裝上陣(海東)碳中和物聯產業園中。“我們體會到了‘青海速度’。”氫裝上陣(青島)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曉軍望著熱火朝天的開工現場算得仔細:“項目從土地批復、規劃審批、開工建設到效果初現,隻用了半年時間。”

審批事項少了,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正是這樣的高效率讓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復神鷹等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與青海“雙向奔赴”。

青海省黃南州辦稅服務廳專崗宣傳稅費政策。黃龍攝

而受益的遠不止大中型企業。

“本來以為特別復雜,沒想到這麼便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愛車居洗車行的負責人馬德英,在青海稅務人員的遠程輔導下,不到1小時就辦理好了新開辦企業的手續,拿著証照的他仍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海東市民和縣舍齋包子店負責人馬阿色在當地政務服務大廳提交了相關資料,一次性辦理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証”和“戶外廣告登記”等,以最快速度辦結取証。“以前聽說要跑好幾趟,現在一次就能把所有証件全部辦好,太方便了。”

“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跨省通辦”“一件事一次辦”……近年來,青海省出台251項硬核舉措,疏通難點堵點,不斷提檔升級營商環境。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數據顯示,2021年青海省“營商便利度”同比提升10.2個百分點,省會西寧市躍居全國營商便利度提升最快城市之一。

西寧海湖新區商圈。西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春江水暖“企”先知,2021年末,青海省市場主體累計達53.11萬戶,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69倍。優質的環境、高效的服務,不斷提升企業的歸屬感、獲得感,激發了青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用政府緊日子 換群眾好日子

發展成就如何,百姓心中有杆秤﹔群眾對發展滿不滿意,答案就在百姓心間。

曾任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副縣長的美少,一直在手機上保存著這樣一段視頻:海拔5000米的尕拉山上,11名小學生在老師和鄉干部的護送下,冒著大雪趕往學校。受多種條件限制,囊謙失學輟學現象一度非常普遍,“在這裡,娃娃們上學不容易。”

2017年,青海省打響控輟保學攻堅戰。囊謙全縣動員,以磨破嘴、跑斷腿的精神講政策、做工作,將2306名適齡兒童送回到校園。全省把控輟保學當作教育扶貧重點工作,黨政各級領導帶頭抓、強化政策舉措,通過努力,青海省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控輟保學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

2021年“5·22”瑪多地震后,當地以最快速度復課復學,圖為瑪多縣小學學生正在上課。李興發攝

青海是經濟小省,在“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奮斗路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扭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養老、就業、醫療、社保、收入等問題,扎扎實實把民生工作做好。2019年以來,青海省各級機關單位取消低效無效支出,“三公”經費保持隻減不增,一般性支出累計壓減20%以上,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把寶貴的財政資金更多用在民生“刀刃”上,用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群眾的好日子。

“家門口隨時都有熱乎、好吃的牛肉面,自己隻掏1元錢。”家住西寧市城西區的張喜剛大爺說起社區愛老幸福食堂連豎大拇指,“吃得飽又吃得好!”愛老幸福食堂是青海省西寧市近年來為破解老年人“吃飯難”開展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解決的不僅是老人的“一碗飯”,更打通了高原百姓幸福養老的“最后一公裡”。

2020年11月,青海省西寧市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打造高原幸福養老之城作為典型經驗做法,被國辦通報表揚﹔截至2022年初,西寧市已建成36個中央廚房、153個愛老幸福食堂及94個助餐點,累計服務老人就餐81萬人次。

老人們在西寧市愛老幸福食堂就餐。人民網 張皓芃攝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青海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回應人民新期盼,滿足民生新需求。

看投入,始終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發展路子,民生支出多年來佔比持續穩定在75%以上,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

掂飯碗,城鎮新增就業十年累計61.74萬人,年均超過6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34.4萬人次,年均超過110萬人次,增收共富基礎進一步夯實。

觀醫療,“五醫”聯動改革縱深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覆蓋,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全面建立,集中帶量採購藥品、醫用耗材價格平均降幅六成以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升。

……

民生有保障,百姓錢包鼓起來。截至2021年,青海全體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9元,比2016年增長近50%。在省會西寧市,民間投資活力持續增強,全市2021年民間投資增長17.2%。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心用情用力多辦造福群眾的實事,青海說到做到、辦必辦好。

踏上新征程,青海將以開拓進取、永不懈怠的奮斗精神,隻爭朝夕、奮發有為的昂揚姿態,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過硬作風,在72萬平方公裡的壯闊高原,在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全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積極促進民生改善和民族團結進步,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丹青妙筆,繪就一幅幅美麗畫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貢獻青海更大力量。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