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啟航新時代
“祖國聚寶盆 神奇柴達木”的名片愈發亮眼
在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之際,人民網青海頻道聯合青海省各市州,共同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各地在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的具體舉措、亮點成績,共敘輝煌成就,展望未來發展。
在青海湖以西的廣袤大地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鹽礦儲地,儲量約為900多億噸,其中鉀鎂鹽儲量佔全國總量的96.37%﹔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花土溝油田﹔這裡還有中國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中國最大的鉛鋅礦床——錫鐵山礦區……這裡各類資源富集,是名副其實的“聚寶盆”,這裡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放眼這片富饒的土地,青山伴綠水、牛羊滿地跑、藜麥枸杞“紅”、清潔能源豐、旅游景點熱……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圖景背后彰顯的是生態保護有成效、產業發展潛力足、民生福祉更殷實,現如今,“祖國聚寶盆 神奇柴達木”的名片愈發亮眼奪目。
魅力海西。圖片來源:海西州人民政府網站
綠色底蘊不斷厚植
2019年9月,國網烏蘭縣供電公司員工與電熱炕生產廠家技術人員來到海西州烏蘭縣柯柯鎮賽納村,為村民們安裝電熱炕。
“以前燒土炕,滿身炕煙味,半夜還要起來加些秸稈、牛羊糞,很麻煩。現在好了,再也不用一身炕煙味。”說起電熱炕,村民李生倉喜上眉梢。賽納村是烏蘭縣清潔取暖示范點,當年冬天,全村家家戶戶用上了電熱炕,成為了海西州第一個實現全村清潔取暖的示范村。
隨后,電熱炕從賽納村“火”遍了海西。“2021年,海西州加快推進熱源清潔改造,全州取暖燃煤鍋爐‘清零’、清潔取暖率達100%。”2022年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海西州副州長魯旦主介紹清潔取暖情況。
清潔取暖是民生工程,更是環保工程,海西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由此可見一斑。
近年來,海西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藍天、碧水、淨土”目標,持續呵護提升柴達木顏值。持續全面推行河湖長制,2021年重點實施柴達木盆地境內哆嗦曲、大通河、布哈河、江倉曲、都蘭河和香日德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8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准﹔國土綠化三年提速行動深入實施,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累計建成12個高原美麗城鎮、39個高原美麗鄉村,森林覆蓋率達到4.1%、比“十二五”末提高0.5個百分點﹔堅持把修復自然生態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舉全州之力高標准推進木裡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確立實施生態立州戰略,創新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木裡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正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近幾年,海西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的步伐持續加快,久久為功的成效盡收眼底。柴達木的天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
多元產業齊頭並進
綠色底蘊日漸豐厚,不僅給海西大地的顏值加分,也為海西大地的發展賦能。
走進茶卡鹽湖景區,一列小火車順著鐵軌向湖中心緩緩駛去,在木制棧道、游船碼頭賞景游玩的游客不時拿出相機記錄這水天一色的美景。人在畫中游的背后,是景區堅持保護自然景觀、豐富文化旅游內涵、積極融入“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集中體現。
茶卡鹽湖景區小火車沿線風光。張皓芃攝
近年來,天峻縣以生態攝影和祁連山、青海湖國家公園科考為核心,依托天峻遼闊的草原、青海湖源頭以及古老的岩畫群、夏日哈石經院等資源,加大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挖掘當地文化,開發特色美食、服飾以及民族體育運動項目,開發雪山探險、雪鄉攝影等冬季旅游項目﹔大柴旦行委以建設高原休閑旅游精品小城鎮為目標,持續強化招商引資力度,有效整合生態旅游資源,深度挖掘旅游亮點特色,不斷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努力培育旅游品牌,加快推動旅游業提檔升級……
生態與文旅相輔相成,造就了如今海西文旅產業多點開花、亮點紛呈的局面,融入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海西蹄疾步穩。與此同時,融入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方面,海西成績單可圈可點。
鹽湖產業方面,持續保証鉀肥供應,助力春耕備耕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深入研究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思路舉措,全力以赴推動鹽湖產業做大做強,鹽湖產業跨上了綜合利用、規模生產的新台階,產業規模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已初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雛形……
清潔能源產業方面,海西州已先后建成全國單體項目裝機容量第一的百兆瓦光伏、首座商業運行的槽式和塔式光熱發電項目、風光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等項目,成為青海乃至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發電基地﹔新能源產業體系日趨多元,建成海西百瑞特新能源300兆瓦光伏組件、青海興明電力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電線電纜生產線,形成30萬千瓦高原型風電整機組裝、500套風力發電機組塔架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能﹔國內首個電源側單體最大儲能電站和首個電網側高原電化學共享儲能共計9.6萬千瓦項目建成運行﹔壓縮空氣、蓄水電站等多種儲能方式加快布局……
青海海西格爾木電化學共享儲能電站。 王國棟攝
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方面,2021年,海西州有機枸杞種植面積10.21萬畝,枸杞年產干果5.77萬噸,年產值24.53億元,主要出口英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國內主要售往浙江、江蘇、廣東、四川等地﹔烏蘭“茶卡羊”獲得中國“綠色食品”認証,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海西州及都蘭縣、天峻縣被確定為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市(州)、重點示范縣﹔牦牛、青稞、藜麥等產業不斷壯大﹔“神奇柴達木”海西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正式發布,“柴達木有奇寶 枸杞藜麥牛羊跑”的品牌強音從海西發出……
民生福祉愈發殷實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海西不斷增強民生福祉,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攀升。
“你好,我們要招一名礦長,必須具備相關資質,麻煩在線上發布招聘信息。”“好的,把條件、待遇和人員相關要求發給我,馬上就發布招聘信息。”這是中鹽青海昆侖鹼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和德令哈市就業局人員的對話。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政策落實不打折、民生服務不斷線、社會保障不“打烊”,海西州各級人社部門主動對接,積極開展“點單式”服務解決企業用工問題,有力促進全州就業工作。
此外,為解決企業“用工荒”和群眾“就業難”的問題,海西州創新線上招聘方式,提升就業服務水平。讓更多求職者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最大程度解決群眾就業難題。
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關系經濟大勢,是最大的民生。海西州先后出台《海西州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政策措施》《海西州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具體措施》等措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優化服務推動就業等等,落實“政策包”,打出“組合拳”,尤其為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大局注入了“活化劑”。
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不僅來自就業有保障,還來自於醫療、教育等多方面。
今年3月至4月,浙江援青醫療專家先后前往海西州烏蘭縣、茫崖市等地,開展“五復”(復明、復聽、復行、復語、復智)義診,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診療服務,當地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更足。
浙江援青醫生陳水芳到烏蘭走訪慰問並開展“五復”義診。圖片來源:浙江援青微信公眾號
在“自家門口”就能享受醫療專家的診療服務,這只是海西補齊醫療短板的縮影。近年來,在浙江援青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下,浙江省10家三級醫院與海西州9家州縣級公立醫院建立了對口幫扶關系﹔海西州移動健康“一張網”平台正逐步讓海西人民群眾共享優質醫療資源﹔海西州人民醫院本土專家已基本掌握80%以上的三級醫院核心技術……
“十三五”期間,海西州堅持7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民生保障,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標。打出“1+8+10+3”政策組合拳,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超過200億元,率先在“三區三州”實現全域整體脫貧,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建成。率先在全省實現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全州297個行政村產業發展資金均超過100萬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零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在全省率先全域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教育、衛生、就業、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新進步。
“以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引領高質量發展,著力把海西建設得越來越優美、越來越富饒、越來越蓬勃、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安寧。”海西州第十三次黨代會描繪了全州進一步發展的美好願景,擁有得天獨厚的本土資源,趁著“四地”建設的良好契機,凝聚全面發展的磅礡力量,海西未來可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探索:網紅景點如何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 中國的天空之鏡、中國的馬爾代夫、中國的一號公路、東方瑞士……“青海是全國網紅景點最多的地方,去過5個以上,才算真正到過青海!” 大地之眼、火星營地、魔鬼城、茫崖秘境……“青海絕美的網紅景點,來這裡‘凹’造型就對了!” 擁有高山草原、森林湖泊、江河濕地、荒漠戈壁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內涵豐富、種類多樣的地域文化,青海的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堅守生態底線,用良好的生態旅游資源成就高品質青海旅游,夯實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基礎,真正讓旅游中的網紅長紅,青海在行動。…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